1)第101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自动”实际上是“被动”。俄、法、德三国对日本提出强硬的交涉,日本才俯首就范。

  俄、法两国当时在欧洲为了对付德国,已经在1894年1月4日结成军事同盟,于是在辽东也行动一致,本无可怪。可怪的是,他们邀了德国一齐对日本施加压力。原来,他们曾经普遍地征求列强的意见,结果英、美态度冷淡,只有德国一国热心,便不得不让德国参与其间了。

  这“三国干涉还辽”之事的幕后鼓动者不是别人,是李鸿章。他知道俄国决不甘心于日本之独吞朝鲜,与占有辽东;他也知道俄、法两国之间业已发生同盟关系。因此,他在启程赴马关以前,特地拜访了俄、法两国驻华公使。

  在马关,当伊藤提出具体条款之时,李鸿章也暗嘱总理衙门将其中有关割辽、割台的部分,让俄、法二使知道。他的美国顾问科士达鼓励他这样做。

  俄国这时候的外相兼首相(大臣会议主席)阿来克西埃夫、陆相罗班诺夫.劳斯妥夫斯基与财相威德,都是道道地地的帝国主义者。他们早就把朝鲜与整个中国东北算作俄国未来的领土了,于是对于日本之扩张及于辽东,认为必须立即加以阻止。阿来克西埃夫训令俄国驻日公使向伊藤博文提出照会,“劝”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仍让中国保有这一角领土。跟着,法、德两国也向日本提出同样的照会。而且,这时候俄国的地中海舰队,包括十七艘兵舰与几艘鱼雷艇,已经调来了太平洋,曾经在中、日互换马关条约之时光临烟台。

  伊藤博文于如此压力之下。只有屈服的一条路,但又怕在中国人的面前丢脸,终于以再加三千万两赔款作为代价,勉强接受俄、德、法三国的“调停”。

  这三千万两本该由俄国负担,因为辽东的实际主权在三年以后便转入俄国之手。俄国叫中国向日本“买回”辽东,然后“送给”俄国,中国徒然白白地多赔了三千万两。

  俄国的侵略手段真高。它利用“干涉还辽”向中国示恩,随即摆出“救命恩人”的面孔,要求中国向俄、法二国银行借一万万两,汇付日本第一、第二两期赔款,而言明以中国关税作押,“由俄国国家加保”。这加保两字轻描淡写,使得中国变成了俄国的保护国。清廷虽则糊涂,也看出俄国的伎俩而婉辞抗拒。俄国说:“倘不早付日本以一万万两赔款,则日本未必肯退出辽东”。清廷被吓住俯首就范,只不过把“加保”两字改为“或遇付款阻滞,俄国与中国商妥,准许银行出面,蝉联发给股票(债票)本息”。

  中国在甲午之战爆发之时,所欠的外债仅余三十万英镑未还。为了进行甲午之战,增加了六百七十五万英镑。

  中国关税收入,在甲午年是二千二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