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0章 首辅归位,专属雅称_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贴切,他还是有些不能认同。

  “大魏以仁孝治天下,自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刑峻法终究要为天下人所弃,强如大秦,亦二世而亡。”

  读书人就是这样,动不动就说始皇帝暴政。

  除了总爱说秦朝“焚书坑儒”之外,还总拿“严刑峻法”说事。

  然而仔细查证就会发现,焚书坑儒纯属胡说八道。

  完全是始皇帝在统一天下之后,还想统一思想。

  而他厚待的儒家,却对此反对极为激烈。

  就连《史记》写的都是儒家反对郡县制,惹得始皇帝大怒。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可见,焚的是《诗》《书》,这事应该是有的。

  但人家坑的可不是儒,而是术士。

  至于所谓的严刑峻法,也在睡虎地秦简出土后得到了印证。

  秦法一直处于修正之中,统一后算是严苛,却也是因时制宜。

  之后的秦法,逐渐开始降低惩处力度。

  说白了,任何朝代开国初期都是这样。

  秦朝也只是乱世用重典,遵循的也是依法治国而已。

  比如陈胜吴广二人失期,按照资料来看,类似的失期应处罚二甲,而非处死。

  因为雨雪失期,更是会免于处罚。

  所以就有一个可能,是两人利用下面人不懂繁琐的秦法,来逼迫大家一起造反。

  甚至两人大概率都不是农民,不然哪来的姓氏?

  就连司马迁的记录,也写的是陈涉吴广“世家”。

  一般对于秦法的评价,都是“虽严且公,虽苛且正”。

  秦法受时代所限,有其局限。

  但后面的汉律,却几乎全盘接收了秦法。

  这就相当于是在其基础上,更新的一个大版本。

  当然,始皇帝的时候可能还好,等到胡亥的时候称一声“暴秦”也不为过了。

  但这应该算是人的问题,而并非秦法。

  硬要找秦法的毛病,除了时代所限。

  还有更新的太快,传递的有点慢。

  最为人诟病的,可能就是对违法者少了一点“仁德”。

  那骂他是暴政的人,是不是因为要被秦法约束?

  或者说,是因为秦朝统一天下而失去了特权?

  所以听到这些,冯一博实在不能苟同,当即摇头道:

  “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与其担心严刑峻法,不如在执行和惩治的时候更加审慎,这岂非才是真正的德?”

  他没有为始皇帝辩驳,因为几千年的偏见不是几句能解释清楚的。

  所以,冯一博只能另辟蹊径。

  他从依法治国之中,找出了可以用“德”的地方。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顿,才大义凛然的道:

  “约之以法,判之以德,则法礼并存矣!”

  法礼并存这个话题,其实在历朝历代早就已经有了雏形。

  只是,受儒家价值观的影响,终究还是以“礼”为大罢了。

  陈勤之闻言,有些明白了冯一博的意思。

  “你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