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00章 备选名单_重生之大建筑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士,他们都对人类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有绝对的资格当选院士。

  因为当选院士就意味着进入国家权利的核心团体,在国家科学领域的重大决策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这就要求候选人必须要有过硬的科学素养,在本领域拥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国家把你选进科学院,是让你为国家服务的、建言献策的,你要有能力、有精力担任这项工作,才能保证中国的科学发展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屠呦呦女士没能当选院士主要是三个原因,其一因为青蒿素是集体公关的成果,她固然在其中起到了绝对性的关键作用,但要说都是她的功劳恐怕也有点过;其二,自从青蒿素之后,她的学术生涯并没有其它重大研究成果,她的学术能力没有得到再次证实;第三,获奖的时候屠呦呦女士已经八十五岁了,这样的年纪显然是无法胜任院士的工作的,就算把她选上也没有意义;当然,这并不会给屠呦呦女士带来任何损失。

  至于另外一位经常被人拿来攻击院士体系的代表人物袁老爷子,原因也有点类似,袁老爷子的贡献确实突出,但他的研究更偏向技术,而中科院更偏向科学,好在日后成立工程院的时候就把这个遗憾弥补了,袁老爷子第一时间就当选为工程院院士。

  至于普利兹克奖和诺奖的区别,他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对建筑到底是属于科学还是技术的疑问,在通常情况下,建筑还是被归属于工程技术领域要多一些。

  这一点从日后建筑界的院士分布就能看出,2015年增选后建筑界的两院院士共有十九位,其中只有吴委员、齐康、彭一刚、郑时龄是科学院院士,关肇邺、傅熹年、张锦秋等十五位是工程院院士。

  而现如今工程院尚在筹备之中,他的意思就是让林楼等一等,到时候加入工程院好了,科学院的话以后再说吧。

  “林楼在理论研究中所做出的成果足以证明他的学术能力,而且吴委员可早就是学部委员了;再说了,之前同济的郑时龄教授进入候选名单的时候,你怎么没反对?”第二个理由也被毫不客气地驳了回去。

  “那么,你觉得林楼有那一条不符合要求?好好摆出来我们说道说道!”支持林楼的那位反驳道,林楼和屠呦呦以及袁老爷子面临的问题还是不一样的,人家要理论有理论,要成果有成果,没有一条不符合要求啊。

  “学术方面我没有疑问,唯一的顾虑就是林楼的年纪了!他今年才三十出头吧?这个年纪就成为院士,会不会早了点?毕竟还有那么多前辈在等着呢!”他们唯一顾虑的就是林楼的年纪了,三十出头的院士实在是太惹眼了。

  在2003年,卢柯当选为我国中科院院士。那一年他年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