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22章 憋一口气_赛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然而,穆雷并没有——

  切削。

  又是切削。

  连续第二拍切削。

  穆雷还是底蕴深厚,连续两拍切削将节奏放缓下来,以这样的方式打破高文对节奏的控制。

  当然,高文可以继续提速,但这就意味着高文需要主动发力,体能和精力的消耗就是一个大问题,连续发力进攻就相当于全程冲刺状态的两百米四百米。

  高文和穆雷一样,他们都不是这样的类型,特别是他们都知道对手的防守能力出众,连续强行进攻的结果反而丢掉自己的位置,暴露短板成为对手扭转局势的机会。

  结果,可想而知。

  高文并没有强力进攻,也没有继续控制节奏,而是站在反手位,拉出一拍强烈上旋,瞄准底线出手。

  斜线!

  依旧是斜线!

  但是,这次落点是深区,从深到浅再又回到深。

  高文没有发力,而是以控制为主,通过旋转和落点的结合,准确压线,利用空间的挤压来限制穆雷。

  “反手VS反手3.0”。

  “反手VS反手4.0”。

  “反手VS反手5.0”。

  一来一往。

  再,一来一往。

  两位球员都没有轻易改变击球线路,不是没有机会,而是通过重复线路的回球牵制对手,谁都没有轻举妄动。

  此时就能够看出高文和穆雷的底线基本功,击球并不是简单击球,落点的深浅变化、旋转的快慢变化、出手时机的早晚变化,细节的变化隐藏在每一次击球里,尽管威胁有限,却需要时时刻刻紧绷——

  任何一点走神,任何一点松懈,对细节的捕捉就可能出现偏差,导致回球质量出现波动。

  原理,并不难理解。

  当我们在机械性重复同一件事的时候,往往就会枯燥乏味,重复、重复、再重复的最后,困意连连。

  学习是如此、工作是如此,网球也同样如此。

  此时,两位球员不断重复斜线的反手位对决,没有明显变化,注意力就可能分散,反应也可能迟钝。

  但对手的回球始终隐藏着细节变化,稍稍不注意,没有吃住旋转或者错过击球点,回球质量马上就会显现出来。

  后果,可想而知。

  恰恰是这样“枯燥”的击球回合,反而越发紧绷起来,对两位球员都是严峻考验。

  O2球场却没有感受到,只是看着两个人来来回回在同一条线路拉锯,呵欠连连、昏昏欲睡,眼皮几乎就要打架——

  难怪人们总是说,德约科维奇和穆雷的比赛就容易这样,拉来拉去,没完没了,观赏性还是欠缺一些。

  但是,高文这是怎么了?

  全场,不由自主地憋着一口气,却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憋屈,慢慢地、慢慢地注意力开始分散。

  正想着——

  切削。直线。

  高文,率先做出变化。

  在相对匀速的反手对峙回合里,双手反拍切出一拍直线,从容不迫地改变对峙局面,将穆雷调动起来。

  终于!

  困意之中,高文终于改变击球线路,但依旧不是抽击而是切削,现场观众昏昏欲睡的状态难以清醒。

  一阵云里雾里,满头问号地看向球场,亲眼看见高文的边线却依旧打不起精神来。

  然而!

  穆雷并没有走神,全神贯注、反应迅速,第一时间启动脚步横穿全场,及时而快速,转眼已经到位。

  正手出击,横扫锤击,瞄准直线死角出手。

  击球声与合力声撞击在一起,瞬间炸裂,宛若惊雷一般将整个O2球场惊醒,一个两个睡眼朦胧地抬起头来,偷偷摸摸擦拭嘴角的口水,正襟危坐,就好像全程保持警觉一般,跟着周围观众发出惊呼。

  轰——

  一声惊雷。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