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0章 枪支的正确握法_烽火之烈焰兵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歼-1o的项目验证研究从2o世纪8o年代开始,当时由成都飞机公司和第811飞机设计所基于流产的歼-9型战斗机进行设计。原歼-9项目是为设计一种度达到马赫带鸭翼的三角翼空防型战斗机,其作战目标是原苏联的米格-29和苏-27。最初的计划要求,后来生了重大变化,于是1988年重新将这款新型战斗机的设计定位在一种采用新技术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上,以替换华夏国空军庞大的歼-6、歼-7和强-5机队,并有效应对当时同类型的西方战斗机。

  歼轰-7“飞豹”,对外名称FBc-1,是由我国于8o年代开始自行设计研制的中型战斗轰炸机。该机主要装备海军航空兵,是解放军作战飞机中耀眼的新星。

  性能数据:

  机长:米

  翼展:米

  机高:米

  最大平飞度:马赫

  最大起飞重量:28475千克

  最大外挂:65oo千克

  作战半径(正常载弹):165o千米

  转场航程:365o千米

  机载武器:共7个外挂点。可挂载c-8o1/8o2反舰导弹,pL-5系列格斗导弹,炸弹、火箭弹等。另有1门双管23毫米机炮。

  苏-27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护航、海上巡逻等。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是“侧卫”(F1anker).该机于1969年开始研制,1977年5月2o日飞,1979年投入批量生产,1985年进入部队服役。该机采用翼身融合体技术,悬壁式中单翼,翼根外有光滑弯曲前伸的边条翼,双垂尾正常式布局,楔型进气道位于翼身融合体的前下方,有很好的气动性能,进气道底部及侧壁有栅型辅助门,以防起落时吸入异物。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机头略向下垂,大量采用铝合金和钛合金,传统三梁式机翼。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98年签订转移生产线协议前购得76架苏-27,此后与沈阳生产本土版本歼-11(2oo4年约有/mk2(modernizirovannyikommercheskiykitaiskiy为华夏国更新的商业版本),华夏国以苏33为蓝本研制新型舰载机歼15。

  伊尔—76是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制的四动机中远程重型运输机。该型作为军事运输机研制项目于6o年代末提出并开始设计。由于安—12作为苏联军事空运主力已经显得载重小和航程不足,苏联为了提高其军事空运能力,急需一种航程更远、载重更大、度更快的新式军用运输机,于是决定研制这种在外形和载重能力都类似于米国c—141重型运输机的伊尔—76,以弥补苏联军事空运能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