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6章 大儒!请公甫先生入诏狱!_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衡中日渐衰落,就此式微。

  毕竟朱文公可能心胸宽广,但是那些个程朱文人,为了自己的地位及利益,又岂会放过与他们争锋的陆学子弟。

  学术之争,是道统之争,也是利益之争!

  可惜,在与朱学的争斗中,陆学堪称完败!

  反倒是程朱思想更加符合朝廷统治百姓,所以蒙古入主中原后,作为外族的蒙古贵族为安抚汉地,开始推崇朱子学在思想方面对百姓的禁锢统治,程朱地位得到质的飞跃。

  到了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也是进一步地加强思想禁锢,将朱熹的著作定为官方的科举考试的必考教材,程朱官方主流显学的地位自此牢不可破,逐渐发展成了一个令人心悸的庞然大物!

  而陆学因为继承的孟子之学,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皇帝并非生杀予夺的天子主宰,所以一向为朝廷抨击摒弃,成了科举考试中处于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内容!

  这就造成苦读陆学,对仕途毫无帮助,那还有谁愿意读这玩意儿?

  朝廷的打压,程朱的排挤,学子的排斥……

  陆学能够传承至今,已经很不容易了。

  想着,朱高煦看向了陈公甫,淡淡问道:“公甫先生,书院如今可好?”

  象山书院位于江西贵溪,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被誉为“心学”起源地。

  贵溪应天山“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陆九渊登而乐之,乃建精舍居焉,学生也悄悄结庐其旁,早晨鸣鼓“揖升讲座”,从容授学,讲授五年,求学者超过数千人,这就是象山书院的起源。

  陈公甫闻言一叹,古朴面容上浮现出了沧桑之色。

  “象山先生逝世后,为了缅怀先贤,弘扬陆学,文元公(杨简)立象山书院,得诏赐‘象山书院’匾额,书院日益兴旺,盛况空前……”

  “然而到了元代,程朱成了当世显学,极力打压书院,以致书院未曾修葺,几近销声匿迹,一片荒凉。”

  “如今书院内只剩下老夫了,等到老夫这一走,只怕书院传承也就断了。”

  说着,陈公甫神情黯然,满脸悲戚之色。

  听到此处,朱高煦立马来了精神。

  这可是好事儿啊,你这书院要是办得红火,本王还怎么挖墙脚啊?

  “敢问公甫先生,可得陆学真传?”

  陈公甫正伤心着呢,听到这话突然一愣。

  汉王朱高煦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他想入自己门下,学习陆学?

  一念至此,陈大儒打量了朱高煦一番,随即摇头道:“汉王爷,我陆学虽然落寞,但不是什么人都收的,王爷这面相一看就不适合……”

  朱高煦:“???”

  啥?

  啥意思?

  你还准备收本王为徒?

  你他娘的想弟子想疯了吧你?

  而且这个老东西还看不上自己,这是什么意思?

  我朱高煦生得如此慈眉善目,就不能穿上儒衫做个文化人?

  “咳咳,公甫先生误会了,本王打算弘扬陆学,所以得提前确认一下,先生可得陆学真传?”

  弘扬陆学!

  陈公甫惊得豁然起身,难以置信地看着朱高煦。

  这个汉王爷,他怎么敢的啊?!

  如今的程朱,早已不是当年的程朱,而是一个垄断仕途官场的庞然大物!

  他区区一个监国王爷,怎么敢对程朱下手?

  “汉王爷莫要说笑,那程朱……”

  “你只需要告诉本王,以你自身学识,能否挑起陆学大梁?”

  “能!”

  下意识地,陈公甫没有迟疑,直接给出了肯定回答。

  他本是书院上一任老院长的关门弟子,读了一辈子陆学,学了一辈子陆学,到头来连弟子都没有一个,眼瞅着陆学传承就要断在自己手里,陈公甫早就心急如焚。

  现在汉王朱高煦提出弘扬陆学,他陈公甫根本就没有拒绝的理由!

  无论这位汉王爷究竟包藏什么祸心,陈公甫都只能捏着鼻子上这艘贼船。

  只为了那句,弘扬陆学!

  “好,既然如此,请公甫先生入诏狱吧!”

  陈公甫:“???”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