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23章 战略物资_原始文明成长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根据这种矿物的已知特性,罗冲十分怀疑它是辉钼矿,当然也有可能是铼,或者其他的稀有金属,至于怀疑它是钼矿的原因,那是因为自己对这玩意儿了解的比较多,尤其是作为一个曾经专职研究武器的人,对金属钼再熟悉不过。

  在金属材料领域,以铜铁的熔点为分界线,铜铁的熔点都是1650度左右,熔点超过这个温度的金属,一般都被称为难熔金属,或者叫耐热金属。

  而高硬度的耐热金属又是制作现代枪炮的必备材料,这一点非常的重要,直接关系到了武器的精度和使用寿命,就像汉部落现在用碳钢制作的栓动步枪,打上三千发子弹基本就没多大准头了,就是因为没有高硬度耐热金属的原因。

  高硬度的耐热金属中,又以钨最为有名,熔点在3400度上下,比铜铁直接翻了一番,再往下就要数金属铼,铼的熔点也在3000度左右,再往下降一些,那就是钼(mu)了,熔点在2600度左右,虽然耐热性比较差,但也是比铜铁高出一千度了。

  不过比较有趣的是,罗冲前世的那个世界,地球上百分之八十的钨全都在中国,中国百分之八十的钨,又全在江西,这种战略资源的分布极为不平衡,几乎让中国给包圆了。

  但外国人没有钨就不能制作现代武器了吗?他们就没武器打仗了吗?

  当然不会!!!

  在西方火器高速发展的一战和二战时代,那些西方国家制作火器的材料主要用的就是钼钢,虽然他们没有钨,但是用钼制作的连射武器依然很优秀。

  当然,二战时的米国也没少从中国弄走钨矿,老蒋求来的那些国际援助,大多都是用四川的桐油和江西的钨矿换来的,不过由于当时的运输条件和开采技术,也没有开采多少出去,西方制作武器依然是以钼钢为主要材料。

  而在二战日本侵华时期,也没少在东北和华北地区,掠夺式的开采中国的钼矿,许多的钼矿直接被日军挖空,全都运到了国内用来制造武器,至于江西的钨矿,他们倒是想要,但是一直到二战结束,侵华日军也没有全面占领江西,所以那些钨矿就保住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战争和武器的关系,让罗冲对钼金属的知识了解的稍微多了那么一些,这才会因为游伏带来的矿石特性,而怀疑它可能是钼矿。

  钼可是很重要的金属,不仅是因为它用来制作武器那么简单,在机加工领域,钼和钨这种特别耐热,同时硬度又非常高的金属,一直都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尤其是用来制作各种机床上的切削刀具。

  如果汉部落真的能够掌握一座钼矿,那汉部落的机床水平肯定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罗冲他们就这么一边吃一边聊着,过了一刻钟左右,刚才那个跑出去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