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66章 北方士子的向往 33两白银理论(二合_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度日。

  哪怕在我大清所谓的康乾盛世中,民众吃糠咽菜的记载也比比皆是。

  那大清的农民为何会普遍负债三两呢?

  农民多努力精耕细作提产,或者盼个好年头多收个三五斗,不也就打破收不抵制的恶性循环了吗?

  但这不可能,原因就在清廷身上。

  每当粮食大丰收的时候,官府就增税多收,把你手里多余的银子给缴了。

  如果闹饥荒的话,官府就会节税赈灾,在农民贵喊皇恩浩荡的时候,把他们手里的银子控制在三十三两。

  那你说精耕细作提产,或者起早摸黑干农活,攒一攒不也就来过这个坎了吗?

  这也不可能,因为你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吧。

  如果犯事了进去要不要打点一下衙役,而且你犯不犯事,也不是你说了算。

  此外,找郎中看病、结婚生子都得花很多钱,如果没特殊的际遇,就凭这几个必杀技,就能把你终身的年收入控制在三十三两白银的状态。

  那为什么是控制在三十三两白银,而不是三十一两三十二两或者三十五两呢?

  因为收入在三十三两白银的话,农民刚好会负债三两,而一般的大清农民能借到和努力多挣的钱也就三两,刚好能保持一种生存状态。

  其实这就能部分回答那个著名的历史疑惑李约瑟之问,华夏有着辉煌的科技文化,为什么在大清就落后了?

  原因就在清廷三十三两白银的做法上,他让所有人都为了吃那一口饭奔波,没有人可以停下来,没有人可以思考新科技,同时人们也不会对别人产生同情。

  在所谓乾隆盛世的时候,英国曾派出马加尔尼使团来华访问。

  有一名跟团使者名叫约翰巴罗,他把他在大清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书,名叫《我看乾隆盛世》。

  其中他记载了很多所谓盛世的真实情形,比如使团的船经过运河时,一伙看热闹的人压翻了河中的一艘小船,许多人掉进河里。

  巴罗说:虽然这一带有不少船只在行驶,却没有一艘船前去救援在河里挣扎的人,我们劝说我们船上的人开过去救他们,却被船夫义正言辞的拒绝。

  他的理由是当时的船速一小时七英里。

  这个理由虽然对外国人来说难以理解,但让我们带入船夫的视角,它限于三十三两白银的穷困状态,一旦手停,那么口就停。

  停船救人,不说一定能救起来,哪怕救起来也没任何好处,而且如果自己耽误了工作挣钱。

  很可能一家人都吃不上饭,也没人可怜他们饿肚子。

  最后,巴罗说:他眼睁睁看着好几个人在这场热闹中落水淹死了,因为受到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

  其实在外国人眼里,大清妥妥是流淌着牛奶与蜜的富庶之地,但这次访华使团看到的只有贫穷、麻木以及暴力下农民的悲惨。

  巴罗在书中还记载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