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八章 何为大道,何为大势_三国之小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是万事大吉?

  胡人汉化之后仍然是野性难驯,此乃其一,他们不善于耕种与纺织,生活无法保证此乃其二。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性格过于大大咧咧,他们处理不了苛捐杂税的繁琐,此乃其三。

  在这等情况下,段时间他们的心中乃是有天大的怨气难以消磨。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这天下动荡仅止于兵锋之事?

  非也!

  此时的儒家走到了尽头,天人合一的董仲舒做不到继续扶持儒家成长,他本就是走了一条没有希望的错误之路,如今这条路也终于到了尽头之上。

  百姓因为诸多的压迫和算计,让他们对日子变得毫无希望,得过且过是因为他们缺少了最后的信心和对这传承的认知。

  所以生出一种崭新的思想是势在必行之事,这风不管是哪一家刮了起来,最终的结果也一定是将儒家德治推向万丈深渊。

  哪怕他是以儒家开始,那最终也是如此结果。

  当年佛家在徐州之事小子也有所耳闻,佛家之思想正和此时之局面,他们此时正是趁虚而入的最佳良机。

  今生无望,何不求一来生安稳,这种想法会让百姓再次没有了进取的心性,而这便让他们将大汉之魂彻底的丢失。

  大汉屹立不倒的源头,在这一刻就没有了!

  可若是天下仅止于此,尚且只是内乱罢了,最多便是改朝换代之局,向来蔡公看到了这一步,甚至大汉回天乏术,所以才对此不闻不问!

  但是亮今日再说另一个地方,请蔡公赐教!”

  这一刻的蔡邕终于将他的竹简放了下去,因为到现在为止,他看到的诸葛孔明已经全部都说了出来。

  他是大汉朝堂不倒翁,他是大汉名儒,他看到的的确是这大汉和儒家的回天乏术。

  可是诸葛孔明的话,还在继续。

  “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是如今分裂成这般模样,如何再合之?

  若是这天下仅有玄德公,或者仅有曹孟德,哪怕仅有孙仲谋或者袁本初,这天下也可快速的分久必合。

  可是如今蔡公也看到了。

  孙氏在江东已过三代,根深蒂固,而孙仲谋的才华也远非常人可比,进取或许不足,但是守成绰绰有余。

  袁本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曹孟德雄踞中原,打开幽州,联合辽东公孙氏,又有轲比能臣服于塞外之地。

  这等人物已有霸主之姿。

  玄德公仁义之风占据西南西北一方,有雄兵猛将,有智谋之士,民心所向。

  这些人物如今聚集一堂,这天下何时可以平定?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另一件事情也出现了,就在不久之前颍川之地再次风云汇聚。

  陈氏一族陈长文广邀天下世家子弟汇聚颍川探讨学问,其目的依然不言而喻。

  天下到了这个地步,看出来天下未定之人比比皆是,如此之情况,他们开始了分而化之,甚至开始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