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一十一章 训练_农家记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连豹听着四堂哥五堂哥两个轮番娓娓道来地诵读着二人合力完成的报告,亦是颇为惊讶的。

  其实都不用去听他们都说了些甚的,只听二人的语气,秦连豹就能知道这两个皮猴孙确如花椒所说的那般,确是少见的郑重。

  再听内容,自是亦能明白花椒所说的“倒是长得同军令状差不多”一语到底源自何处的。

  这是一个方面。

  而二一个惊诧的方面。

  秦连豹虽然对武举也略有了解,可到底因着不曾也没有机会特地研究的缘故,所以仅限于些许较为笼统的概念同观点。

  譬如说,在秦连豹的认知中,虽然当今武举取仕,重在弓马,兼取策论。而且因着科举文武分途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为朝廷在民间选拔将才,可到底也因着文武分途,其实是并不利于造就朝廷、国家所需要的兼备人才的缘故,所以太祖察觉到这则后,早年就已经要求打破科举考试中的传统界线,允许文、武生员或者举人交叉考试了。

  认为各得展其所学,文武两途,方能皆得真才。

  可实际上,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直到目前看来,真正能够进行文武交叉考试的考生,能够允文允武者,仍旧寥寥无几。

  这自然不是甚的好现象。

  可以说是文武科举制度的弊端之一。

  而且随着文武两途各成畛域,而且壁垒越发森严的现象日益严重的缘故,文武兼长之人才自然会越来越少,能够出将入相的显人大家自然亦会日益匮乏。

  而且当今朝廷中,又不比文职,武职多半还是由世荫承袭为主,加上素来行伍起家的才算是“正途”。

  虽然武举出身因着朝廷一直在大力提倡的缘故,制度上日益严密,录取上头也越发的公正,确实使得民间渐渐抛开了重要性上不及文举,出身上头也不及文举的成见。

  民间习武者开始正视武举,开始参与武举。相辅相成的,习武的风气也开始越发的兴盛。

  数量上,确实不可否认,历年来确实在不断的增大,军中比例也在上升,可到目前为止,可以说仍只是补充形势而已。

  而且再有提倡,可武举出身的“杂途”,在升迁上不如行伍出身的“正途”来的顺利,这也是实情,情况正好同文举的文官相反。

  只要这样的境遇得不到改善,或许武举终将没落

  不过这些都只是秦连豹的些许个人浅见而已。

  而对于细致到武举各项科目的明确规格等级的标准,秦连豹还真是头一遭听说留意的。

  这才意识到,这两个孩子,确实是下了功夫同决定的。

  吃过夜饭,就把报告拿给秦老爹一众人看。

  正如花椒所说的那样,其实这家里头俱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真是少有秘密可言的。

  只不过看着小东西们自以为滴水不漏地瞒得挺紧,还觉得自己挺美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