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5章 东方现状_重生之第二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一地区的经济命脉;运输、电力、农粮、矿藏……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全部尽落他手,这使得德国实际上仍旧保持着对波罗的海三国的控制。通过新修订的,波罗的海三国实际上成为了德国进行资源掠夺处和商品倾销的殖民地,与之前被德国直接占领的经济情况没有丝毫的区别;而由于卫星政权的存在。德国得以避免同当地民族主义分子的直接冲突,并将统治的行政开销转嫁到了当地人身上。这也正是闷声发大财的智慧体现。

  按照清英原本的计划,是准备将乌克兰也作相同处理的。然而自威廉以降,几乎所有的朝臣都渴望将这片富饶的黑土地纳入德国的直接控制之下,以便在彻底解决粮食之患的同时,也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广袤的生存地盘。感受到他们以及国内那强劲的民族主义思潮之后,经过仔细思虑之后的清英,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那个在当前这一时代显得过于美好的方案。转而选择对乌克兰采取直接统治了。虽然这件事情很麻烦,但当前的德国却也完全有实力实现自己的目的。

  首先,德国需要向乌克兰大量移民。以尽量稀释乌克兰人在这片土地上的绝对多数地位。而值得庆幸的是,由于战争造成的破坏,使得乌克兰大片地区都处于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百废待兴的局面,这无疑为德国势力的趁虚而入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为了吸引民众前往这片土地生活定居,德国报刊媒体开始在清英的授意下大量宣传乌克兰黑土地的肥沃:只要在这种土地上种庄稼,那么一袋肥料就能顶两袋撒。小麦吸收两米地下的氮磷钾且亩产一千八。而因战乱荒废的耕地,在承包价格上也是异常便宜。这必然会吸引大量德国民众前往乌克兰淘金。

  在德国政府的鼓励下,数以万计的民众开始涌向乌克兰:毕竟德国的农产品还不能实现自给。每年都要花费不菲的外汇向罗马尼亚进口粮食;如果能填补上这一方面的空白,那么同样是大有商业前景!德国传统的农业容克率先下手,在乌克兰兼并了大量土地以待耕种,而更多的人也因此被吸引到这片土地上,清英的策略初见成效。接下来他所要做的就是稳定当地秩序、并大量投入对乌克兰的基础设施建设了。只要这一地区的经济能够因此发展起来,那么在其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德国资本就能实现对这片领土的掌控;从某种程度上言,这无疑与之前德国用经济手段控制奥斯曼帝国和波罗的海三国有异曲同工之处。

  此外,清英还准备在文化领域上下手,以便从根源上消除乌克兰人追求独立的念头。德语被毫无疑问的确立为乌克兰土地上的官方语言,并在所有的学校中做为必修课程强制教授。既然后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