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39章 公诉二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许久,快要走出小巷时才说道:“其实朕也做不到,这个世上又有几人能够像他这样,正面向整个社会默认的规则挑战呢?那样的人,要么是英雄,要么是疯子。不过如果我们想要让大明变成我们理想中的国度,就需要无数这样的英雄和疯子。”

  离开了小巷之后,朱由检等人便登上了几辆早就在此等候的马车。这处小巷背后的街道行人并不多,因此也没人注意到登上马车的居然是大明的皇帝。

  咸宜坊米市场是京城第二大的米市,这里主要是给西城地区的百姓供应米面等粮食。随着粮食加工机器的发展,特别是磨面机器的发展,京城百姓吃面的比例已经开始快速提高了。

  虽说今年河北不少地区也是从春季到现在没有下雨,但是米市场上的各种粮食价格却并没有如以往一样暴涨。

  究其原因,还在于海河治理工程的基本完成,河流上游各类水库的修建,加上河北地区的打井运动,使得河北地区的农业还是得到了一部分水源的保证的。

  在这样的旱季里,田里还有粮食可收,自然也就不会造成什么粮食恐慌了。而从南方一船又一船运来的大米,更是缓解了城市居民对于粮食欠缺的担忧。

  而到了崇祯十年,北京城市居民虽然已经增长到了120万上下,但是城市的工商业人口也达到了近五分之一的水平。就绝对数量而言,这差不多是崇祯元年的三倍。

  就整个河北地区来看,工商业的人口大约超过了60万,占整个河北地区人口比例的%。但是,这%的工商业人口,却创造了河北工农业总产值的近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河北工商业创造出来的财富增量,就足以弥补河北农业在旱灾中遇到的损失。只要工人的口袋里有钱,那么就可以购买从南方运来的粮食。

  此外,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河北地区的工厂就始终在不断的扩张。这些工厂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这又为农户抵抗天灾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粮食市场的粮价稳定,也就代表着河北民众对于扛过今年旱灾的乐观信念,这对于朝廷来说就是一件好事。

  而这样的状况,也极大的鼓舞了主张发展工商业的官员,让他们更加坚定的相信,只有工商业的发达,才能使得国家在大规模天灾面前拥有抵抗和自救的物质能力。

  看过了米市场之后,朱由检也算是放下了心来。这让他知道,河北地方官员认为今年河北地区的旱情并不严重,显然并不是用来蒙蔽他的假话。

  同张重辉返回宫内之时,坐在马车内的朱由检便对他说道:“朕已经想好了,你从下个月开始,便要正式担任大明士绅会议的议长了。

  朕希望你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借助今日这件案子,清退各地士绅会议中,那些偷税漏税窃取国家财产的士绅代表。

  朕觉得,李琎今日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既然他们连国家税收都不愿意缴纳,又怎么可能会忠诚于大明,忠诚于朕和大明百姓呢?

  这样的人,是不适合作为士绅代表的,也不适合今后改造后的议会代表…”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