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40章 激励士兵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坊之间的街道宽敞,足够骑兵进行驰骋。应当以他手下的骑兵为主力,对各主街道上的乱兵进行驱散,分割进入各坊乱兵之间的联系,然后京营的步兵再对被分隔的各坊内逐一进行清理。

  王在晋和孙承宗对满桂的作战方案都没有什么意见,但是他们认为应当剿、抚并重,先剿后抚,不让这些京营士兵养成要挟朝廷的恶习,但也不能让他们无路可走,逼得背水一战。

  朱由检听完之后,有看了看广场上的军士们,终于说道:“朕刚刚说过了,这不过是一部分奸党煽动不明真相的军士的群体性事件,因此剿和抚都不可用。

  一会让军士们去琉璃厂边上的武器作坊,让他们拿取棍棒和盾牌,没有盾牌的就拆门板。每到一处,就令人高喊三遍:申时之前归营的,既往不咎。申时之后返回的,以无故离营处置。

  结成阵列的乱兵,交给满总兵的部下处置,主要以驱散为目的,除非对方有武器,否则不允许使用刀具,不陈列的散兵就交给京营去处置。

  今日平乱主要的目的就是把他们赶回北郊大营,不是多杀伤人命。传令下去,今日平乱砍下人头者无赏。满总兵可听清了吗?”

  处于对这些从辽东战场上活下来的边军的警惕,朱由检直接向满桂点明了关键。

  大明的军功有首功制和看战斗表现两种,而砍下首级的功劳计算时最为简单,一颗头颅在几两至几十两不等,或是给予升官一级。

  正因为首级功的赏赐如此丰厚,因此杀良冒功的事就基本没有断过。

  特别是边军所在地区,一般都不是什么人烟稠密的繁华地区,杀死几个村民,也未必会被人察觉。

  满桂自然知道,自己的部下中并非没有干过杀良冒功的事,而这里又是大明的都城,部下要是杀错了人,那会给他带来很大的麻烦。

  满桂连忙低头说道:“臣谨记陛下的吩咐,不过臣想请陛下同意,派遣几名熟悉京营内情的军官给臣。这京营士兵穿戴的服饰类同,臣怕到时候分辨不出乱军和其他京营军士的区别。”

  王在晋、孙承宗对满桂的问题有些傻眼,他们之前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不过京营里数万将士,谁还能真正的记住所有人呢?

  看着几位大臣一筹莫展,朱由检不由转头对着连善祥开口说道:“你去附近找找,有没有贩卖布匹的店铺或是商人,把他的布匹先征用了,日后去户部领钱。”

  不等连善祥离去,朱由检便对着几位大臣继续解释道:“只要把布撕成条,给左臂绑上,就能分辨出敌我了。

  而且我们可以在右臂上再绑上一条,用来代表小旗;两条代表总旗;三条代表百户;如果换成绑在脖子上,就代表千户。

  这样士兵就算因为乱走失散了也没关系,只要按照官阶大小分类,就近指挥为原则,士兵就不必认人,只要记住官阶,就近加入附近的队伍就可以了。”

  朱由检的话,顿时让王在晋、孙承宗舒展开了眉头,而满桂也因此解决了区分敌我的问题,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