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04章 皇帝的到来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祯的时候,朱由检带着150名御营马军和15名预备士官,已经抵达了蓟州城西约2里处。

  十一月五日早上出了北京城后,同大军一起出了大营之后,朱由检就挑选了一小队人马独自前行,而把大军交给了吴怀和施洪谟两人统领。

  离开了四方城之后,朱由检便似乎换了一个人一般,做事再无京城内那么瞻前顾后,步步小心了。

  而这只大军之中,随行的文官武将都是崇祯亲手提拔上来的,如孙承宗、黄立极之类的朝廷重臣则一个都无携带。

  离开了京城之后,军中自然谁也约束不了这位大明天子了。吴怀倒是有心撇开大军,随行护卫崇祯前往蓟州城,但是他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偏裨小将,而是一只骑兵师的主将,根本离不开自己的部队。

  因此吴怀和施洪谟两人,只能惴惴不安的看着皇帝带着一小队骑兵脱离大军而去。不过随后他们便下令军士加快行军,试图尽快跟上皇帝的行军速度。

  北京到蓟州城,走顺义、三河的官道大约200余里,如果是传递军情的信使,两天之内便可到达。但是大军出行就不一样了,按照总参谋部的行军条例,日常行军是40里一天,战时行军是60里一天,急行军则是80里一天。

  按照原本的计划,这只军队将会以略低于战时行军的速度前进,十一月五日出发,十一月九日前抵达蓟州城。

  不过现在么,吴怀和施洪谟召集属下商议了一下,便决定把笨重的辎重交给铁路运输,比如炮兵团的大炮等装备。抛弃了这些笨重辎重后,军队以70里每天的速度行军,提前一日抵达蓟州城。

  脱离了大队人马的崇祯并不知道这些,带着小队骑兵上路的他,速度自然要比大队人马快的多。

  不过崇祯在顺义、三河县城都停留了一段时间,在两座县城的停留期间,他主要是巡视了当地的城防,同当地县官、士绅百姓做了交谈,以安抚人心,并视察了用于安置逃亡难民的营地。

  朱由检并不清楚这样的行动有没有效果,但是他觉得自己应当去做这些工作。在他自己看来,天子亲征主要的作用还是在于安抚民心和激励士气,毕竟他不是朱元璋这样的马上皇帝,对于这个时代的战事他并不熟悉。

  朱由检倒是很有自知之明,要是纸上谈兵,凭借后世的见闻,他也许可以压倒这个时代最为杰出的将领。但是真要上阵打仗,说不定他还不及一个军中老卒。

  既然他的主要作用是安抚民心和激励士气,那么自然要多见见沿途的军民,好让他们安心下来,不要手忙脚乱,四处奔逃,搞的京畿地区人心惶惶。

  在看到了蓟州城西门城楼后,朱由检便要求连善祥命人打起代表大明皇帝的黄龙旗。

  在蓟州城通往三河的官道上,成群结队的行走着一堆堆拖儿带女的百姓,他们随身携带着一点细软,试图逃到京城附近去。在这些普通百姓朴素的想法中,也许觉得只有天子脚下才会有安全感。

  当崇祯这一队人马竖起了代表天子的黄龙旗,缓缓向蓟州城而去时,这些百姓原本有些麻木的神情,终于有了些变化。

  崇祯没有派人拦阻这些百姓回头,也没有驱逐他们离开官道,反而派了几名骑士对这些百姓宣告,在三河、顺义有那些地方有安置难民的营地,告诉他们遇到困难该向什么部门求助。

  这些百姓原本对于军队都深怀戒备,看到这群骑兵在官道上前进时,都会下意识的避开一段距离。

  但是等到代表皇帝的黄龙旗竖起后,确定了这只军队中护卫的少年确实是大明皇帝后,不少人纷纷回头跟在了皇帝身后,再次返回了他们想要逃离的蓟州城。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