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百四十九、游子南归,佛首抵浔(求月票!)_不是吧君子也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的痨病好像好了点。”

  “这不是痨病,这是北病,越往南走,自然越来越好。老朽好好一个南人,本就不该在北方待的。”

  “只是北方风沙干燥,没有南方水气湿润罢了,前者会加重你的痨病。不过,你还是南方人?怎么京兆口音说的这么好。”

  “老朽年轻时,总觉得长安、洛阳什么都好,什么都想学,雅正的口音,宏伟的乐曲,典雅的华服……

  “就连长安最穷的延祚坊里下水沟的粪臭味都是香甜的,比故乡村口的金秋桂花还好一万倍。”

  “呵,不就是如此吗?”

  “或许吧……咳咳咳咳。”

  这道老迈沧桑的声音说到一半,发出了一阵剧烈的咳嗽。

  另一道属于老妇人的尖锐嗓音停顿了下,冷哼:

  “进船,别在外面站着,再淋雨,你的痨病更严重了,想死不成?”

  “没事,这南边的雨软绵绵的,不伤人,不伤归来游子,哈哈,老朽喜欢这南雨,很像一首教坊曲,虞美人?老朽快忘了名……”

  老迈沧桑的男子声音有些追忆,旋即传来手掌轻拍膝盖的声音,低吟: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宫阙中,墙高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客舟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檐前、点滴到天明……”

  “你这是多久没来江南了?”

  “有个大半辈子吧……老朽出生在岭南道一个只有三、四十户人家的半山腰小村子,每年四月,村口的桃花才迟迟开。

  “家父是村里一个平庸的木匠,十三岁时送了老朽一把小木琴,只是个简单的一弦琴,但老朽现在还记得初闻时的那泠泠弦上音,于是再也做不了木匠了。

  “那时候正值前朝高宗时,二圣临朝,边军儿郎远扬国威,大乾疆域出奇辽阔,万国来朝,长安洛阳也汇聚了万国的乐曲胡音。

  “老朽心慕之。在比现在还年轻六十岁的时候,走上了这个游手好闲的行当,一路北上,收集乡间的粗鄙歌谣,最后到了梦中的长安……

  “再后面的事,小宋姑娘你应该都知道了,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活到了现在。”

  “难得糊涂。”

  “是啊,难得能糊涂到现在。”

  “那你还回来做什么,家里人应该都死光了吧,村口还有认识你的人吗?”

  “不知,说不得整个村子都没了,但桃花应该还在吧,现在回去,说不得老朽还能看见四月的桃花,它开的晚,能等老朽。”

  “远在岭南,伱这把老骨头,也不怕死在这路上。”

  “老朽本就是南人,土生土长,干嘛不死在这江南阴雨绵绵的泥壤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古之名士陶渊明也深谐此情啊,小宋姑娘,这就叫尘归尘土归土。”

  “姓俞的,再乱叫,撕了你的嘴。”

  “哈哈,老朽本就比你大一岁,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