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外学习与海防 下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越军和法军的差距,也没有考虑法国和英国海上力量的差距。

  到1858年,法国和越南交战,一次出动的舰队,也只有一条50炮护卫舰和两条炮船。随后法国人集结了远东全部舰船,还拉了西班牙组成联军,也只有两条护卫舰,三条炮船。这种级别的船,清朝这边也能拉出来,不是不能打。

  然而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人一口气拉来了9条战列舰15条护卫舰,把清朝直接打傻了……

  类似的事情其实不止这种。清朝官吏和学者并不是不去了解西洋,但效果就参差不齐。

  比如,俞正燮就是当时研究外国问题最深入的学者之一(就上文里,认为妇女因纳妾而嫉妒是合理的那位)。

  一开始,俞正燮在北京供职,担忧俄罗斯之后必成大患,于是写了《俄罗斯事辑》等作品,通过史地结合方式对俄国进行分析。后来由于西洋人势力日益增大,又转向研究西洋,著有《荷兰》、《天主教论》等。林则徐上任广东时,聘请俞正燮等人为幕僚,在那里又写了《鸦片烟事述》供参考。

  这些研究汇总了当时清朝能掌握到的各种资料,资料收集和考订也认真严谨,但限于当时的信息,里面依然有一些现在看来很怪的错误和疏漏。比如,当时俄国的东正教传教团已经在北京常驻很久了,但俞正燮不知为何,依然坚持认为俄罗斯是个天主教国家。

  这种现象在当时很常见,有些现在看来很搞笑,但当时也没办法。

  比如,清朝曾经长期认为,美国是一个非洲国家。

  可能是因为通过英国早已认识,美国和清朝的贸易开始的很早。1784年,也就是独立战争结束的次年,就开始了独立的贸易。

  这次贸易由私掠船“中国皇后”号承担,华盛顿本人也参与了投资。半路上,遇到了法国船,于是跟着法国船一起,在八月份来到广州。

  当时的外国商船,必须经过澳门海关、虎门海关、广州十三行等处,办理一系列登记手续,才能展开贸易。这种新冒出来的国家,想做生意更难。但法国人在清朝这边面子很大,有他们帮忙,美国商人只花了一个月就办妥了所有手续,还置办了商馆(也是法国人给的)。当年12月份,就卖完了货物,采购完了回程商品返国。

  (当然,美国人的态度也很恭谦。船长带着一份美国政府出具的海上通行证,开头就写:“致所有亲见或聆听本文件的最尊贵、强盛、崇高、杰出、高贵、庄重、睿智、卓见的皇帝、国王、王子、公爵、伯爵、男爵、勋爵、市长、镇长和所有贵宝地的法官、军官、摄政王,无论教会和世俗。”声明“中国皇后”号属于美国公民,请求允许他们“在合适的地点以适当方式从事交易。”基本上把奉承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