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阮朝与清朝 下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蓝、白三色,以此区分级别。扎营时,用牛马大车数百辆回环禁护,前后建营十数里,枪刀旗帜排列严密,旗杆上揭起大纛,夜则悬大灯,光照远近,军容甚盛。(秦震钧《守临清日记》)这实际上已经很有正规军队的色彩了,清军一开始打不过他们,也不算意外。

  而且,巡抚徐绩自己都奏称,义军“攻城只杀官劫库,不害百姓”。俞蛟《临清寇略》记载:“至之日,听国师梵伟之谋,伪收人心,不杀劫,一切食物,均易之以价。有一贼食人梨而少与值,立斩之,而倍以偿。于是无知细民,咸谓贼无所害;而稍有知识者,亦图苟安,不思远避。”显然,在这方面,管束也是很到位的。

  而且,虽然用清水教进行宣传,但他们这个教,也不是个排他性的宗教。当地回民就有参与王伦起义的,甚至包括一个回民武举人,和几个文武生员。

  而建立这个组织花了多久呢?清朝自己的调查显示,王伦传教也就只用了三年。

  显然,清朝对于民间的约束,可以说是完全失败的。要知道这是乾隆三十九年的事情,是很多人平时印象里,清朝的严酷统治、愚民政策达到巅峰的时候……

  第四,民间宗教文化是反清的利器。这种民间宗教和社团,在清朝,几乎是遍地都是,而且基本上都在宣传反清。乾隆的对策就是扩大文字狱,希望从民间抓出来想造反的人。

  乾隆时期文字狱的特点,一个是数量急速增加,一个是重点变化。

  康熙、雍正两朝文字狱大约三十起,其中涉及官绅、名士者至少二十起,占全部案件的三分之二。而乾隆年间,则多数是下层知识分子及稍解文义的平民。在约一百三十起文字狱中,下层知识分子(童生、秀才、监生、武生等)占近四十起,平民五十多起,二者合计,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二。(《清朝文字狱》)

  而在乾隆执行文字狱的过程中,他真的抓到过准备造反的民间团体——因为民间团体也确实经常用宗教册子、童谣之类的方式进行反清宣传。全国都在这么干。

  总结下来,乾隆的教训就是,要加强八旗,要看重射箭,要加大力度防汉人的组织,要加大力度搞文字狱。

  这些当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可能治本的,连标都不一定能治。关键在哪,又没法说,更没法改,那就只能这么硬压了。

  至于能不能压住,那也当然是压不住的。

  二十年后,嘉庆元年,白莲教起义爆发。波及川、楚、陕、豫、甘、湘、黔、赣、皖九省;历时九年零四个月,前后与十六省清军交战。清朝战死一二品大员二十余人,副将以下将佐四百余人,耗费高达二亿多两白银。朝廷在川陕等地的基层几乎彻底崩溃,只能放权给当地地主,依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