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3章 夜间防御_明初第一豪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如新军不少军官所猜测的那样,当夜晚开始降临下来之后,规模多达十余万人的大军兵分三路沿着沟壑纵横的山谷展开了向矿区的行军。这些队伍以逐步开始向南部增援的德里苏丹国的军队为主力,兼有其他一些南部盟邦。并不是此时的德里苏丹国兵力强大到随时可以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就动员起十万人左右,还是有一定准备和挑选的军事力量。而是南部一带本来就是德里苏丹国的军事重心之一。

  在得到了这个千年以来最为著名的矿区失陷,还是沦陷于能够轻而易举击败三万骑兵的海外强敌之后,就连德里苏丹国的国王也有些坐不住了。经历过数天的时间并得到了大规模动员兵力的默许之后,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就很快展开了。

  这个时代盟邦林立的大陆上,战争的动员方式很大程度上和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大同小异,在大部分情况下,投入作战的军队往往只有三分之一的兵力是比较精锐的常备骨干,其余三分之二往往是临时动员起来的青壮兵力。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在维持比较强动员组织力的同时,尽可能的节约粮食的消耗。特别是在这炎热的南天竺一带,粮食的腐败浪费速度往往比其他地方要更大一些的情况下。

  然而这一次稍微有点儿常识与认知的德里苏丹国将领们都清楚,如果用以往的方式来应付这一股随时可以击败三万骑兵的强敌,最大的可能当然还是无功而返,因此在投入的兵力达到边际效应的极限门槛的时候还应该确保主力乃至精锐的比例,也只有力量足够强大,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可能的失利风险。

  参战的各方除了投入了近万名职业武士和比较精锐的力量之外,整个十万人的大军几乎三分之二左右的力量都是拥有铠甲或者盾牌的常备武装,只有大概三分之一左右人数的随军后勤算是临时动员起来的力量,但哪怕是这些人在出动作战的时候也都配备了增强后勤能力的马匹,以增加持久作战能力。

  十万精锐主力大军之外,还有各地也同时开始动员起了数以万计的民夫用于更持久的作战中保证整个大军的后勤。为了有效的攻坚,一些在南部的冲突本不是太过多见的小型投石机等攻坚器材这个时候也都跟随规模庞大的力量一同出动了。

  虽然动员的兵力质量明显比以往的时候更高,不过在黑暗中完全摸黑前进的本事还是没有的。军队在前进的时候不可避免的点起如同长龙一般的火把借助沟壑的掩蔽缓缓前进。只有精锐的斥候在远离队伍一定的距离之外负责探路同时引导的主力大军在黑夜里不至于迷航。

  好在南天竺一带的夜晚总是晴朗的,月光也让整个山谷的轮廓不至于是彻底的一片漆黑,这也让队伍在分路行进的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