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7章 反击_明初第一豪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破盾杀伤实际上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对于比较近的对手,实心弹直射很长时间内都不会过时。事实上即便是到了十九世纪前期滑膛武器在西方发展到晚期,战场上火力压制环境和队形条件对跟一边倒的代差作战有了很大不同的时候,用途最广的弹药仍然是轻重霰弹乃至数量比例更多的实心弹。

  虽然在指挥上还算得力的此时德里苏丹国将领主导的大军没有像以前的作战那样轻易的暴露出来,而是躲避在山的那一段,可是在空中侦察热气球的引导之下,在不过几分钟之内就将几千份炮弹总计百万枚霰弹抛射出去的炮队还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给进攻的对手带来了几千人规模死伤的代价。

  几乎与此同时,张小磊也并没有让大多数队伍闲着,而是在已经发现敌军兵力分布所在的情况下指挥近万人的大军开始在连绵数里左右的战线上展开了反攻。

  这一场仗从一开始就反应了张小磊本身还有新军与近卫军的指挥人员保守而匮乏的实战经验,至少在用兵方面明显不如对方排除来的将领。然而侦查热气球在这样的地形环境下带来的单方面的信息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局。

  这种战略思维也显现出同东方的传统哲学很大程度上的不同。或许是因为人口与民族规模太大的缘故,大到动员能力超过有效组织能力的边界。因此自古以来东方的军事家们就不是很重视很多战术细节上的东西。以为怎样的优选兵员或军官,怎样有效的完成军队组织等方面带来的战斗力加成甚至远远超过兵种结构与训练乃至技术本身。

  而对于张小磊来说,很早就明白了自身在很多方面同这个时代真正有能力的人相比在什么地方存在巨大的局限性,因此很早就把战斗力的重心放在了基层火力效率,而不是飘渺不定的人心方面。

  技术和战斗力上的优势让德里苏丹国将领所拥有的指挥优势甚至并不到一个数量级的兵力优势很快就成为浮云了。

  追歼战明显就比之前应对敌军进攻中的摧枯拉朽稍稍困难了一些。占据不少高地的顽敌还是给进攻的官兵们带来不少麻烦。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张小磊当然也明白用炮兵为主步兵为辅的力量最大限度的牵制和封锁主对手,剩余的兵力则投入到了对其他溃退之敌的追歼中去了。

  整个伏击战从开始到结束并没有花费太长时间,总共不过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而已。当然,对于张小磊等人统领的队伍所经历过的不少作战来说却明显算不上所花时间最短的了。

  当大军重新汇聚起来完成了战场的打扫并对自身初步伤亡损失也有了一个大致的清点之后,这一仗的胜利才最终毫无悬念的确定了下来。这也是队伍本身战斗力结构所决定的,从险象环生到摧枯拉朽之间,往往并没有寻常军队那样远的距离,因此在作战中往往也不得不尽可能的保守。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