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4章 这玩意绝对抵一座青山_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4章这玩意绝对抵一座青山

  一直无精打采靠在椅子上的江海,没想到老三会这么说:“好事?”

  “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江海:“……”

  江河怎么也觉得不像是好事:“自己做好了一桌菜,别人坐上去吃了,这……也能叫好事?”

  “首先,咱们只能在自己可以努力的地方争取,”江山早就看开了:

  “改变不了的地方,就别费劲钻牛角尖。”

  江海当然知道老三指的是什么:“你年纪轻轻的,倒比我想的通透。”

  “原本也是粗石一块,”江山抱着热水,喝了一大口:

  “磨着磨着就滑了,别忘了我可是在最锻炼人的地方待了6年。”

  江海和江河点点头,纷纷表示比不了。

  江山这一会冷的不行,但还是坚持着打开行李箱,抱出一摞报纸杂志搁在了写字台上。

  “都看看吧,这是我给你俩从曰本带回来的礼物。”

  说完,江山扯过床上的被窝把自己裹了起来。

  吹了几天暖气后,刚回来的江山还得多适应几天:“最近浦江都这么冷?”

  另外两位没顾得上搭理他,都在翻看着桌上的一堆书报。

  江山在国外待的这几天里,尽可能的收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刊物。

  这一会,他看着江海问道:“大哥,你就说这些报纸给伱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图片的占比很大,”江海不断翻看着:“我的天,居然还有整版的广告?曰本的群众能答应?”

  此时,在江海眼前的报纸,入眼皆是广告。

  他所说的整版广告,正是松下去年刚推出的双屏电视机广告。

  江山站在人民的角度解释道:“不乐意看,群众可以选择不买。”

  “可……”江海现在也开始运转经济头脑了:“卖不掉,报社靠什么赚钱?”

  江山笑了:“这份报纸叫《东京时报》,它的发行量算得上是全冬京数一数二的了。”

  “哦?”江海立刻开始重视手中的榜样:“这么说,广告的占比一点不影响报纸的销售量!”

  “据我了解,”江山指着那面整版广告说道:“在冬京,这一整版的广告收费得五十万。”

  “多少?”江海和江河同时惊呼。

  江山很肯定的点了点头,湾湾的《耳关合报》更狠,头版的半版广告就得这个价。

  不然,也养不起张爱玲和梁秋实,这些个长期供稿人。

  “报社只管保证发行量就成,”江山实在太羡慕80年代的纸媒体:“广告费自有市场来决定。”

  江海根本不敢相信:“你知道吗老三,去年《浦江日报》一年就亏了20万。”

  江山点头表示:“知道啊,咱俩不是一个单位的嘛,其实你再仔细想想,何止损耗了20万。”

  江海很肯定这一点:“账本上可是写得清清楚楚。”

  江山摆了摆手:“之前上面拨得钱和报销的款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