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章 太古山谷到手_港岛豪门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章太古山谷到手

  雷力权进场购入黄金的时候,金价是八十八美元每盎司,交割的时候,是一百八十四美元每盎司,足足涨了一倍还要多。

  雷力权投入一亿港币,现在到账二亿零九百多万港币。

  当然这些钱不是全都属于雷力权。

  雷力权之前为了抄底物业,然后用这批黄金抵押,向汇丰贷款了五千万。

  这黄金的抵押贷款是一定要先还的,毕竟黄金都已经卖了。

  还完汇丰五千万贷款及利息,差不多还有一亿伍仟六佰万港币落袋。

  立马安排,把华人置业剩余购楼款6500万给打过去,正式交接华人行。

  早日交接,早日可以收租,这也是收入不。

  结止目前为止,账上可用资金还有一亿出头,而且还不欠一分钱外债,简直是奇迹,也是奇葩,大抄底既然没有银行贷款。

  雷力权觉得,自己还是太保守了。

  ……

  雷力权没有想到,林长明联系太古洋行关于购地需求后,太古洋行大班小施约克很快就约了和雷力权会谈。

  雷力权有种猜测,那就是自己的传奇经历,让小施约克决定在自己身上找一些关于地产自信。

  毕竟,像太古城这样巨大的投资——13.5亿港币,相当于太古洋行近20多年的纯利,太古洋行在1973年的纯利仅为3900万港币,仅有雷力权的一半不到(投资黄金或股票的获利)。

  太古洋行的强大不在于它的纯利有多少,以为一个稳字当头,控股率超高。

  双方的谈判在太古洋行会议室进行。

  说实在的,太古洋行因为其实力不足,或者是稳字当头,白白损失了不少财富:

  比方说,在1970年卖给新世界地产的蓝烟囱旧址,20万平方尺濒海地皮,仅仅以1.3亿港币就出售了给了郑裕桐,这幅地皮在80年代地产高峰期,仅地皮就翻了接近10倍。

  比方说,这次为发展太城,为追求一个稳字,不愿向银行贷款,情愿出售旗下优质地皮,以启动太古城重建。

  双方见面,小施约克就客气的说道:“雷生最近几年在股票和黄金投资上,斩获巨大,真是让人羡慕!”

  这个对英资洋行来说,不是什么秘密,洋行之间一般互通有无,在约雷力权见面前,小施约克肯定有过调查。无非就是雷力权在投资股票和黄金收获大量利润,这些都是纸包不住火的;但获利具体金额,应当也只知道大致数字。

  雷力权谦虚的说道:“施约克先生过奖了!太古地产最近公告的‘太古城’计划,让我们作为地产行业的同行汗颜;如此宏大的工程,一定会为香江的居住环境和经济,带来巨大的贡献,也会成为香江的经典地产项目之一!”

  这不是在拍马屁,太古城可以是香江最经典的地产工程之一,在大型屋邨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