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章 依你所言_衣冠不南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裴秀走到了太极殿门口的时候,成济将他挡了下来。成济上下打量着面前这位,这位可是稀客啊。诸多尚书里,就属这位来的最少,一个月都见不到几次。他派人进去禀告,很快,就有近侍带着裴秀走进了殿内,前往东堂。走到了东堂门口,裴秀就听到里头传来了笑声。这豪爽的笑声,裴秀听得出,是户部尚书鲁芝。裴秀记得此公为人沉稳,是个比较严肃的人。怎么听着今日如此开心呢?裴秀走进了殿内,果然,鲁芝就坐在皇帝身边,看起来非常的开心,脸上洋溢着平日里几乎看不到的笑容。而看到裴秀的那一刻,鲁芝脸上的笑容就消失了,顿时又变得肃穆。曹髦惊讶的看着他,“裴尚书来了!稀客啊!”“裴尚书日理万机,格外忙碌,居然还有时日来太极殿禀告政务!”裴秀也只当是听不懂这嘲讽,他朝着皇帝行了礼,又拜见了鲁芝,两人官职虽然相同,但是毕竟对方年长。曹髦这才让他坐在了一旁,“裴君忽然前来,是出了什么大事啊?”裴秀说道:“太学的事情,已经商谈出了结果,从今年起,太学生在参与考核之前,定要先前往地方担任治学吏,为期一年,观察其表现,完成才能之后参与考核。”“而为了奖励这样的行为,若是在任期时表现优异者,可以直接授予县内官职”当今太学生面对其余人已经失去了优势,在曹丕时期,只有太学生才能参与五经考核成为官员,而如今大家都可以参加,若是不进行补贴,只怕是没有人再愿意前往太学,因此尚书台也是在考虑之后对这种行为给与了一定的奖励。其实在文皇帝时期,也有过类似的激励,那些没有资格参与考核的庶民子弟是必须要担任治学吏的,而他们的表现若是不错,是可以得到一次提拔的机会。曹髦当然是早就知道这件事了。他知道裴秀去找了王昶,王昶召集群臣,迅速商谈出了这个结果来。裴秀这厮将自己分给他的差事平摊到了整个尚书台,由尚书台所得出的结论,便是太学的那些博士什么的,也不敢反对了。曹髦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这厮才好。不过,他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吩咐。“好啊,裴尚书,既然有了定论,那接下来的事情,也得继续劳烦裴尚书了,也不必太着急,像这样的事情,往往是要超出十年才能看到成效,关键是不要出现太大的问题,朕相信裴尚书是能做到这些的!”裴秀赶忙称是。从汉武帝开始,庙堂就非常的重视地方的教学问题了,汉武帝在地方上设立了很多的学校,鼓励启蒙教育,这也是西汉人才辈出的原因,西汉从未出现过人才断档的情况。而到了东汉,庙堂的主攻方向逐步从地方往太学靠拢,再也没有拟定过什么像样的政策,地方教学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