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面对愚昧 · 2_神们自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哈兰姆第一次拿起他那瓶发生了变化的钨时,彼得·拉蒙特才刚刚两岁。25岁时,拉蒙特博士一毕业,就加入了一号电子通道实验室,同时他还在大学物理系任职。

  对于这个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非常令人满意的成就。比起后来建立的众多实验室,一号电子通道实验室不算非常突出,但却堪称它们的鼻祖。以它为基础的还有近几十年间发展起来的、对整个星球至关重要的那一系列科学技术。以前从来没有什么大规模的科技进步,能够如此迅速彻底地发挥作用,为什么这些技术就可以呢?因为它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它就像圣诞老人的礼物,又像是无所不能的阿拉丁神灯。

  拉蒙特本来是想要从事最为高深的理论研究,所以选择了这项工作。但很快,他发现自己迷上了电子通道那了不起的发展历程。从来都没有一个真正懂得它理论原理的人(虽然谁也不敢说能把它吃透),对它进行过完整的阐述,也从来没有人能够向大众解释它的复杂性。固然哈兰姆博士本人曾经为公众媒体写过一些文章,但那些文章并不能构成一部前后关联、逻辑清晰的发展史——而这正是拉蒙特渴望能够做到的。

  他从哈兰姆的文章开始着手,还找了一些公开发表的回忆性文章——可以称之为官方文件——里面描述了哈兰姆作出的令世界为之震动的论断,以及他所谓的“伟大发现”(这几个字往往都是黑体的)。

  随后,当拉蒙特的幻想破灭以后,他开始了更加深入的研究。问题在他的脑海里逐渐形成——哈兰姆伟大的论断究竟是不是出自他本人。论断是在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而自从那次会议之后,对电子通道的研究才真正开始。然而要查到那次会议的细节性内容非常难,会议的录音记录则更是无处可寻。

  最后,拉蒙特开始怀疑,那次会议遗留下来的记录如此模糊不清,并不完全是意外。将几个看似无关的要点放在一起分析之后,拉蒙特发现约翰·麦克法兰很有可能说过跟哈兰姆关键性论断非常相似的话——而且提出的时间早于哈兰姆的论断。

  随后他找到了麦克法兰。麦克法兰在官方记载中根本没有露过面,他现在正在从事高层大气动力学,尤其是相关太阳风的研究。这并不是一项热点研究工作,但也有额外补贴,同时它与电子通道效应的研究有一定的联系。很显然,麦克法兰不像狄尼森那样已经被命运所湮没。

  麦克法兰对拉蒙特很客气,并且很愿意跟他聊起除那次会议以外的任何话题。至于那次会议,他坚持说自己什么也不记得了。

  拉蒙特仍不死心,他拿出了搜集到的证据。

  麦克法兰拿出一个烟斗,装上烟丝,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