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642章 大战一触即发_覆秦从计划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有些不服气,觉得元藜一个科学院学子,怎么可能精通政事。

  之前他的观点,一定是蒙的。

  随后儒门、法学院、名家、墨家等弟子,轮番论战元藜。

  然而,在他们的攻势下,元藜非但没有“原形毕露”,反而将他们全部都驳斥得哑口无言。

  大秦学宫是一个最推崇学识的地方。

  只要能力足够,不论出身背景如何,在这里都能够受到尊重。

  从那以后,元藜在大秦学宫彻底扬名。

  一些好事者还专门列了一个榜单,例数大秦学宫出色的士子们。

  元藜高居榜首。

  这几个月,元藜的日子可以说是过得极其潇洒,脸上的笑容几乎没有停下过。

  但是,此时他的脸上却带着焦急之色。

  同窗与他行礼,他也是匆匆点头,疾步而走。

  甚至,元藜还带着满脸怒容。

  这让其他学子都惊诧不已。

  元藜此人,生性豪爽,好交朋友。

  因此,他在大秦学宫人缘极好。

  但凡道左相逢,他都会主动和人行礼,很少能够见到他如此不知礼仪。

  所有人都好奇不已,无事之人,都自发随行。

  不一-会儿,元藜身后便跟了一大群人,浩浩荡荡来到儒门学舍。

  此时,数十个儒门学子正在院中大声朗诵诗经。

  这种晨读活动,也是儒门]的特色之一。

  见一大群人走了进来,他们都停了下来,一脸好奇朝元藜等人望去。

  元藜眼睛在人群中扫视一番,认出此行的目标之后,他一个箭步蹿了出去。

  “刘才,亏汝自称读圣贤书,怎地能做出如此的腌躜事。”

  元藜一把抓住一个二十余岁的青年士子的衣领,朝其怒吼道。

  一声既出,四周的士子顿时一片哗然。

  被元藜揪着的青年士子,名叫刘才,乃已故汉王刘邦的族人。

  此人在大秦学宫,也是一个名人,是儒门最出类拔萃的弟子。

  刘才之前师从浮丘伯。

  当初刘邦临死前,赵昆就答应过他,不祸及族人,赵昆也没有誓言。

  只要刘氏族人奉公守法,他们就能安稳的在大秦生活。

  而大秦学宫也没有区别对待,只要刘氏族人能凭自己的本事进入靠近大秦学宫,大秦学宫照样录取。

  虽然刘才进入大秦学宫,遭到不少师生抨击,但时任大秦祭酒的孔鮒,还是鼎力支持。

  其实,大秦学宫师生抨击刘才,除他是刘邦的族人外,还有就是鲁孺的弟子。

  而赵昆本人,不止一次评判鲁孺。

  所有人都认为,当今陛下讨厌鲁儒,因此学宫才会黜落所有鲁地来的士子。

  正因为如此,刘才身为鲁地大儒浮丘伯的弟子能够进入大秦学宫,就显得极为独特。

  所有人都传言,刘才之所以能够通过考核,完全是因为陛下开恩。

  言外之意,便是他就是一个走后门的。

  甚至,还有一些人说刘才已经私底下与自己的授业恩师浮丘伯恩断义绝,是一个大不孝之徒。

  报考大秦学宫时,因为鲁地学子将其视作自己最后的机会,一个个都是紧张不已,彻夜苦读。

  但那个时候,刘才却在走亲访友,整日饮酒作乐。

  所以,刘才考中之后,诋毁他最恨的,便是那些昔年的同窗。

  作为当事人,刘才可以说是有苦难言。

  刘才自问自己自小勤勉,求学之心向来坚定。

  而且,他头脑灵活,十分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当初在鲁地的时候,他就是同窗们眼中的一个异类。

  其实,刘才非常清楚鲁地学子们落榜的原因。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