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三章:朱安对沿海地区的看法_大明:开局被活埋,洪武求我称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转眼间,便是三天的时间过去了。

  这三天的时间里,朱元璋几乎一直和数位大臣,在御书房里研究章程。

  这是涉及到大明根基的问题,容不得半点疏忽。

  御书房里,添了九个座位。

  不仅是六部尚书中的五人,还有四位殿阁大学士,也一同帮忙处理。

  殿阁大学士,是在废除宰相制度后,朱元璋一人批阅奏章,处理奏疏,实在是身心疲惫后,于洪武十五年才成立帮忙分担政务的。

  在朱元璋手里,这些大学士当然是没有任何权力可言,直到朱棣开内阁于文渊阁,延揽大学士入内阁,才正式有‘内阁’之名。

  明世宗嘉靖以后,内阁权力急速发展,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譬如后世的张居正,便是如此。

  大臣们就这般在御书房里,奋笔疾书,写出自己的想法,建议,处理细节,各方如何联动。

  而朱元璋也没停着,偶尔走动一番到处看看,偶尔便拿着大孙的笔记研究。

  饭食就是光禄寺送来解决,在御书房的旁边,另设了几个小床,困了就去睡会。

  活脱脱就是再来一次的科举考试,在朱元璋的目光下,几位大臣逐渐由开始的兴奋,变得心中叫苦不已。

  三天的时间过去,一个个如同熊猫般的黑眼圈,有些年迈的大臣,甚至起身都有些头昏目眩。

  只是在陛下这里,谁要是偷懒。

  呵呵,那就准备回去办丧事吧。

  在座的五位六部尚书,最多的也不过连任三年。

  至于前面的,要么就是被贬了,要么就是人头不保了。

  真当朝堂上杀得血流滚滚开玩笑呢。

  以朱元璋的习惯,首先就是干领头的,六部尚书是死得最快的那一批。

  这三天的时间,对于在御书房的几位大臣来说,相当于人间炼狱。

  但是对于其他朝堂上的大臣,那就是等同于难得一次的休沐了。

  这三天,可能是朱元璋建国二十五年来,第一次连着三天没有上早朝。

  大臣们都是早上去集个合,然后就在太监的宣布下,就散朝了,可别提多轻松了。

  这难得一次的假期啊,许多大臣甚至已经开始有时间在南京城里逛逛了。

  一些外地调任到京师来的大臣,从来京师第一天上朝开始,就从未好好的看过这京师。

  就算是三天的假期,朱元璋也喜欢喊着群臣们开个宴会什么的。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朱元璋手里的权力最高。

  群臣们几乎每天都是面对着朱元璋,一点其他的时间都没有,想有点别的心思都难。

  不仅在朝堂上每天跟朱元璋一同处理政务,回家后还要受到锦衣卫的监视。

  嘿嘿。

  京师的官,最为清廉了。

  不清廉的,基本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蒋瓛,你去跟大孙对接一下,沿海那边的事情,给咱都处理好了。”

  “那些个没良心的,真不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