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4章 报君恩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一个忠节之臣的身后名、留下一个可以延泽家小与宗族的家声。

  至于他想速战速决,而逆蜀是否会如他所愿嘛

  无需担忧。

  他司马懿可不是魏文曹丕或者江东孙权,一旦决意出兵了,就必然有办法逼迫敌军不得不接战,不会让临戎不武的事情发生。

  准确而言,他想做到攻其必救并不难。

  只不过是要承担一些风险罢了。

  在先前他聚拢各部将率的军议群策中,大致推演了一个很稳妥的决战战术。

  乃是留下两三万兵马戍守左冯翊与京兆长安,确保大军悉出后的粮秣转运、士庶不会被细作扇动动乱等所有不确定因素;随后将其余兵马悉数压去雍县岐山围攻逆蜀魏延部,让魏国可以一直保持着兵力优势。

  且能因时而动。

  若是逆蜀驱兵来救,他便可围点打援,甚至能仗着兵力优势分出数部兵马击其薄弱之处,积小胜而成大捷。

  要是逆蜀不救,那他便不计死伤将雍县攻下!

  逆蜀魏延部不过三万余兵马而已,且关中地势平坦、几无险可守,若是彼没有援兵的情况下,以雒阳中军的战力必然能攻下。

  而一旦攻下了雍县,魏国便可兵分两路。

  一路兵临陈仓围困,一路北上前去席卷陇东、威逼萧关与高平城。

  如此,便是再复昔日围困陈仓时的状况了,且逆蜀已然不复昔日的兵力与无有充足粮秣持久作战了。

  但这个最稳妥的战术,他现今要抛弃了。

  除了各城池的必要戍守万余兵力不动之外,他要尽起十万步骑,孤注一掷径直前去攻打陈仓城!

  唯有这样的战术,才能逼迫逆蜀留在关中的各部兵马悉数出来与他决战。

  盖因逆蜀也好,魏国亦罢,据陈仓者可攻守易势。

  逆蜀绝不会坐视陈仓有失的。

  而如此战术所要承担的危险,则是魏国将会迎来不可承受之重。

  无需魏军战败,只要战事不顺或者相持不下而师老兵疲,魏国将会在不得不退兵的时候,被逆蜀追击;在退兵时会因为军心大丧的情况下无法抵御,被逆蜀席卷,进而演变为一触即溃的败局已定,关中不可守!

  但他对这种情况不去考虑了。

  且还以充足的理由,反驳了其他将率对此战术提出来的质疑。

  一者,乃机不可失。

  关中决战,魏国有胜算的最大倚仗,乃是逆蜀将不少兵马用以东三郡的战事,若是他们徐徐图之,恐会让逆蜀有了周旋的时间。

  比如放弃东三郡,将兵力调遣归关中救援。

  次者,则是可就食于敌。

  昔日他刚刚继任雍凉都督的时候,便在陈仓城附近广开沟渠、兴屯田,逆蜀占据之后同样勤于农桑。现今秋收在即,魏军以雷霆之势骤然杀去,多多少少都能夺一下一些粮秣。

  最后,就是忠君之事的冠冕堂皇了。

  他慨然声称,魏国若想夺回关中,此番决战乃是仅有的良机!

  亦是他们这些食俸多年、倍受魏国隆恩的将士们报效君主、彰显忠节的时刻,当抱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决死之心!

  有进,无退;唯有胜而不可败。

  深受曹魏三世君王隆恩的他以身作则,以死报君恩!

  若败,唯死而已!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