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零三章 减免税收_重生铸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今天是做好了充分准备的啊。土地暂时不能给你,财政直接补贴也不可能……”

  “税收呢?”赵泽君问。

  “减税?”张大春沉吟了起来。

  “张书记,国家可是有相关规定的,星星厂这类型的企业,有税收减免政策。我的要求不过分,算是在情理之中吧。”赵泽君旁敲侧击的说。

  的确有减免规定,只是前几年星星厂货都卖不掉,哪里谈得上税收,所以很多人都忽视了这点。

  全世界的商人头顶都压着税收这座大山。税很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林林总总加在一起,占到了企业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这年头不偷税漏税的企业肯定有,但大多数赚钱的企业,多多少少都存在偷税漏税的情况,交不交税,交多少税,直接决定了一家企业是亏本还是盈利,能否生存下去。

  查私企老板的税,一查一个准。

  税收减免,具体减免多少,要当地的一把手说了算。

  这一次张大春倒是没有再找理由推脱,沉吟了片刻,说:“地税管着的营业税几个税种,倒是可以给你减免一部分。不过增值税和其他几个税种,你要找国税才行。”

  “张书记,我找国税没用啊,星星厂的情况,我跟国税说不着,只有区里才最了解。您是不是让区里负责的同志出面,和我一起去国税去办理相关手续?”赵泽君说。

  “这当然没问题,我给区里地税的同志打个招呼。现在就办。”张大春拿起电话,拨了个号码,接电话的大概是区里地税部门,张大春在电话里吩咐了,让对方派人去星星厂,和星星厂财务人员一起去国税局,尽可能办理减免。

  “赵总,能给的政策,能帮你们企业的,也就这么多了。”张大春挂了电话,摊开手说:“星星厂的情况的确特殊,希望你能办好它。”

  “张书记,地税方面具体能给减免多少呢?”赵泽君问。

  张大春笑了,问:“你想减免多少?”

  赵泽君想了想,说:“我想免,不是减。”

  张大春:“……”

  ……

  在张大春的办公室里,一直谈到快下班,总算谈出了一个章程。

  三年之内,星星厂在地税这一块,可以全免。

  三年之后,逐年递增,递增到正常企业的一半税收之后,再次和政府重新商洽。

  等到那时候,张大春还在不在这个位置上,星星厂发展到什么模样,都还不好说,双方都把问题留给了未来去解决。

  但是星星厂方面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除了确保现有的218个工人正常生产生活之外,还要帮助开发区进行下岗职工安置和残疾人就业,简而言之,以后这几年,每年都要接受一批下岗员工,开发区如果有新的残疾人需要就业,星星厂也是首选。当然了,数量上双方具体协商,不可能一下子塞太多人进来,杀鸡取卵。

  这个新的‘义务’,对于星星厂而言,其实是好坏参半的。

  负面影响很明显,人员杂,没有选择余地,素质参差不齐,可能随时进人,不停的调整人员安排等等。从乐观的角度来看,至少免除了招工的烦恼。残疾人的‘来源’是不固定的,但下岗工人这几年很多,不怕没人手。

  其实这一点还是赵泽君本人主动提出来的,国企下岗工人的安置,从90年代中后期,一直到新世纪前几年,都是各地政府头疼的大问题。在GDP增长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在困扰着地方政府。

  一个是发展,一个是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上辈子同学的那个加油站在审批的过程中,就附加了一条,加油站基层员工全部从当地的下岗工人中招收。这给了赵泽君很大启发,用做最后的筹码,才有底气和区里谈税收。

  生产制造行业,不解决税收问题,效益再好都是白忙活。免了税,星星厂一身轻松,才能真正的轻装上阵。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