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6 城市套路深_战国万人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别山条约》从起草到正式签约,用时不过十天,到蓼城小夏姬挺着个大肚子开始叫痛的时候,蚕豆上市了。

  然后淮中城就把新上市的蚕豆,当做《大别山条约》签订的重要奖励。

  这是很标准的冬粮,跟芋头一样,是主粮之外非常有力的补充。

  “六十岁以上每人可以领五十斤?”

  “五十斤。”

  “这蚕豆听说是秦国的特产,用盐水来煮,倒是不错。”

  “豆粕场用来打粉倒是不错,有豆粉也好食些许。”

  “蚕豆也能打粉?”

  “黄豆能打,蚕豆自然也能打。”

  淮中城的住户,如今的餐桌文化相当丰富,尤其是食物的多样性,列国除非是大贵族甚至国君,否则普通的中小贵族,还真的不如普通的淮中城居民。

  即便是淮中城的乡下,也因为淮中城的大量消耗,使得蔬菜种植不得不有多样性。餐饮文化的丰富,也大大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今年茨菰、荸荠要好卖的多。”

  “幕府今年犒赏各县邑,就有茨菰粉。”

  “说起来……幕府有不能做粉的吃食吗?”

  “肉?”

  “肉松?”

  “……”

  因为纺织技术的更新,使得李总裁筛选淀粉的能力更强,于是原本有些不能做粉的食材,经过各种前期处理之后,自然也能加工打磨成粉。

  除了豆类作物之外,水生作物也是江淮地区的重中之重。

  不算茨菰、荸荠这种,只算菱角,新开辟的水塘,亩产也有一千三百斤,种植管理都相当的科学。

  菱角种类也划分六种,高甜、高淀粉的,被进一步筛选,种植面积更广。

  比如说江北大量盐碱地,在开沟挖渠之后,需要进行两次洗地。

  洗地过后,其实土地产出依然有限,水稻大概就是亩产八十斤。眼见着如此,李解寻思着还不如种荸荠、菱角、茨菰、芋头、黄豆等等作物。

  广种水生作物,一是可以自然地缓慢洗地,二是适当管理之后,亩产十几倍水稻。

  以往江淮列国并不愿意这样干的原因,就是水生作物产出之后无法保存,但李解治下油盐产量极高,同时又有淀粉提取的“先进技术”,那么通过油盐混合熟制,通过木制模具压制,就能得到非常不错的耐存储熟食。

  脱水之后打粉,哪怕是高糖的荸荠,其亩产淀粉总量,也远远超过江北地区种植的主粮。

  配合大量的腌渍品和脱水制品,过冬的口粮按照人头分配,基本上接近乡士阶层,甚至在蛋白质摄入率上,还大大超出。

  至少入冬之后,列国吃不到的豆制品,在李解治下,就根本不算个事儿,工地上天天拿豆腐当肉。

  “这《大别山条约》一签,以后就没什么楚国衡山,只有大别山。”

  李解抖了抖白纸黑字,有了这破烂玩意儿,除了楚国,谁都得认大别山以东地区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