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五章 预谋砸船厂也有窍门_大明王朝158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的清江船厂,以及临清的卫河船厂,到了万历一朝,随着国家海运的没落,曾经辉煌一时的龙江船厂亦已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清江与卫河两大主要为漕运制造漕船的船厂。

  其中,清江船厂负责制造南京、湖广、江浙等南方地区的内河漕船,卫河船厂负责制造少数用作海运的遮洋船,以及山东、北直隶等北方地区的内河漕船。

  到了嘉靖三年之后,临清的卫河船厂及其下属分厂被全部并入清江船厂,与清江原来辖下的京卫、中都、直隶三大厂并列,这四大总厂又下辖若干卫所分厂,各担负一定数量的造船任务。

  因此龙江船厂和清江船厂虽然听上去是一个“厂”,却并非是现代用来盈利的私人制造工厂,而是和军器局、兵仗局一样,是一个由工部和兵部联合管理的国家制造机构,从性质上来讲更接近于近代的“国营工厂”,只是大明的工匠并不像近代国营工厂的工人能享受到如此之多的福利保障。

  现阶段的朱翊钧并不反对大明造船业的“国营化”,大明的造船业和大明的火器制造业的问题可谓是大同小异。

  说到底就是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太低,每个制造环节都极度依赖纯手工技术,这种情况下立刻就搞市场经济的“国企私改”那一套,最大的可能就是到最后他这个皇帝一条海船都用不上。

  “为何非要砸清江船厂才不算是受人指使呢?”

  朱翊钧反问道,

  “此二者皆受朝廷照管,反海贸自然是要砸宝船厂,朕却不知其中有何不妥?”

  郑国泰回道,

  “自有不同,淮安不但有清江船厂,还有漕帮所熟悉的漕运总督衙门,专管漕运事宜,倘或如皇上方才所言,这些漕工单单是为了争取权利,去淮安纠集才是上佳之选。”

  “淮安乃大运河与淮水交汇之处,南接长江,东近大海,自古以来便为江淮之要津,漕渠之喉吻,只要身为漕工,没有不熟悉淮安的。”

  “退一步讲,我大明十二万漕军,百万漕工,皆分散各地各卫,即使不去淮安,这些按地域结盟的漕帮去清江船厂的各处分厂纠集示威,其危险也一定小得多。”

  朱翊钧点了点头,郑国泰的意思他明白,晚明各地的卫所早就糜烂不堪,平时顶多也就维持一下各地的守备安全,真要和决心起义的农民军硬碰硬地打仗,输赢结果还真是很难说,朝廷对此心知肚明,群众的眼睛自然更是雪亮,

  “也不是每个人都会专挑软柿子捏嘛。”

  朱翊钧总还是为老百姓说话的,

  “朕先前不是说过要恢复永乐雄风这样的话吗?假设漕工们是听了这样的传言才要去砸龙江船厂,那也情有可原嘛。”

  郑国泰道,

  “假设皇上已然下旨要在龙江船厂修造海船,那漕工前去纠集示威,的确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