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 陋规才是铁律_大明王朝158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败了。

  所以朱翊钧对徐泰时主动要求向皇帝阐明马政情由这件事表现得并不怎么高兴。

  虽然徐泰时在史书上的人设的确是“性耿介,敢直言”,但若非晚明的马政坏到了一般境界,徐泰时是决不肯如此慷慨陈言的。

  当然朱翊钧心里对徐泰时的求见还是存着一点儿侥幸的。

  徐泰时是因为李太后修过慈宁宫、万历皇帝修过陵寝而被升擢为太仆寺少卿的,无论如何也算个办过实事的能吏。

  再加上他是申时行的堂弟,既能甩锅又能改革,可进可退,他代表太仆寺向皇帝秉呈现状,未必就是一味地想墨守成规。

  朱翊钧给自己做好了这两种心理准备,这才在文华殿中召见了徐泰时。

  文华殿还是一如既往地华贵而清冷,金砖地衬琉璃瓦,红梁柱配高足炉。

  徐泰时躬着腰,穿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缓步走进殿中。

  朱翊钧定睛看去,只见他身穿大红纻丝麒麟服,腰系茜草素金带,胸前是一块方方正正的云雁补子。

  徐泰时今年才四十八岁,在晚明官场上还算年轻,他面皮白皙,带有风尘色,下颏有点尖,配着疏疏朗朗的胡子,显得十分清瘦。

  徐泰时走到殿中就跪了下来,神态谦卑地向皇帝行礼问安。

  朱翊钧虽然在穿越后象征性地出席过不少常朝,但从未如此近距离地打量过每一位官员。

  他将低头跪地的徐泰时细细观察过一番后,方才惯常性地垂下眼帘,道,

  “成祖皇帝尝云,‘古者掌兵政谓之司马,问国君之富,数马以对,是马于国为最’。”

  “如今朕欲操练亲军,下旨调马六千五百匹,徐卿却于此时上疏求对,不知是何原因?”

  由于朱翊钧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因此他此刻的问话语气十分和蔼,听起来毫无诘问斥责之意。

  徐泰时回道,

  “寺库缺乏,胡马不堪寄养,边镇马政废弛,臣等无才,皇上今所需之内军马匹,太仆寺实在难以调拨。”

  “还请皇上遣使南京太仆寺,或下旨兵部,如今一切军需,皆从本兵征调,王一鄂曾巡抚宣府又总督辽蓟,于兵事而言,臣远不及王尚书矣。”

  “本兵”是明朝兵部尚书的别称,在这里指代的是万历十六年的兵部尚书王一鄂。

  朱翊钧一听就知道徐泰时这是在把责任推卸给兵部,不过他可不上当。

  明朝马政的基本制度是“官牧给边镇,民牧给京军”,前者实行于西北和辽东,由苑马寺和行太仆寺负责供应戍边部队所需马匹。

  后者实行于南、北两直隶和山东、河南的部分地区,由南、北太仆寺掌管,其所得马匹主要供给京营骑操。

  因此太仆寺虽然隶属兵部,但是民牧马匹的具体事务从明初开始就一直由太仆寺打理。

  按照晚明的情形来看,皇帝若想给自己的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