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34章形势骤变_澳洲风云187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铆钉象征着坚不可摧的海上巨兽,黑洞洞的炮口散发着无形威严。

  尽管大洋王国解释说这“恰逢巧合,出于关心邦谊进行的一次友好访问。”但是明眼人轻易就看出,这纯粹是在为两广总督顾延川站台,警告清政府背后的那些蠢蠢欲动的外国势力;

  差不多得了,别没事儿找事儿啊!

  当然大洋王国海军舰队也不敢做得太过分,无论外国媒体记者如何追问,通通口径严实的表示;

  纯属巧合,所以顺道过来看看有没有要帮忙的地方,毕竟是友邦嘛!

  完全出于善意,绝不针对任何一方。

  甭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自己是相信了。

  自从大洋王国的舰队驶入广州,清政府那边立刻哑火了,秉承着一贯大事拖小,小事拖了的原则装聋作哑,对“广州事件”不置可否。

  说实话,如今清政府非常害怕东洋小鬼子,已经被甲午战争打出了心理阴影。

  但是清庭更害怕南洋人,那可是把东洋小鬼子联合舰队都一锅端的狠角色,杀的第6师团尸横遍野,牧港内海两个多月后都有浮尸飘荡,海里的鱼都吃撑了。

  而对于远在欧洲的西洋人,清庭忌惮大于畏惧,毕竟欧洲远在天边,双方的关系往来密切,大清朝廷的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的副手就是英国人,海关执掌在英国人赫德手中已经十几年了,陆海两军中有很多英美德等国的高级军官,江南机器局和马尾造船厂就是在英国人的鼎力帮助之下建成的,欧洲各国世界与洋务派大臣过程甚蜜,私交不错。

  这些暂且不谈,仅只论两广总督府方面。

  按照清制;

  驻骅神州各省中心城市的满八旗军队,都拥有独立的满城,这里只允许满人居住,八旗兵守护,以八旗制擎数量更多的绿营兵,从而维持大清皇朝的统治基础。

  八旗兵任命派遣和调动权力直接归属朝廷,清朝地方督抚大员无权节制八旗兵,相反,满族将军有权督导汉族大臣,体察不法情事,有密奏之权。

  可惜在太平天国之乱后,全国各地的八旗兵就算废了,绿营兵也彻底糜烂,取而代之的是以湖广和江淮为主的地主武装,最有名的就是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再加上顾延川粤军,构成了大清国的三大地方武装力量。

  以雄厚的武装力量为底蕴,可以对朝廷听宣不听调,若逼急了反咬一口,满清朝的统治基础就塌了半边天,那样的严重后果谁也救不了。

  在大清朝仅剩下驻防各地的八旗兵中,广州将军苏木哈率领的近万八旗军算是最强的一支,曾经参加过第一次清法战争,表现颇为不俗。

  不过在此次“广州事件”中,面对新军黑洞洞的炮口,8900名八旗兵根本没有抵抗的勇气,乖乖的缴械投降了。

  若说大清朝此前还有一点底气的话,这下彻底放干了气球里最后的一点儿气,不出意外地瘪下去了。

  有了大洋王国舰队力挺,两广总督顾延川大刀阔斧的干了下去,以16项罪状为缘由,将广州将军苏木哈及其幕僚共计173人全都下了大狱,抄家没产,缴获的金银财货及田产,店铺,房契等等大量资产,价值超过上千万两白银,狠狠的肥了一波。

  这还不算

  新军大举进入满城中,让这里积累200多年的财富掳掠一空,八旗兵及其家眷都被驱赶了出来,平日里作恶多端的遭到清算,没什么罪过的打了一顿板子放了,任其自生自灭。

  满城摇成一变成为军城要塞,两广总督顾延川通过家族子弟直接控制的武威中军一万人进驻其中,彻底稳固了地方势力,将最后一处隐患拔除。

  按照惯例

  由满族将军担任绿营兵统领一职,如今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两广地区的满族势力被清扫一空,剩下的10多万绿营兵也到了全部裁撤的时候,省下的军饷费用,足够再度武装三万新军。

  这样一来

  两广总督府麾下新军将由四万人增长到7万人,成为两广地区唯一成建制的军队,虽然兵力总数减少过半,但是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远超干拿军饷不干活的绿营兵。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