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6章公车上书_大明之太孙无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嘲,又是言志,天下各地父母官都应该以为民解忧作为己任!

  此诗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既照应了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难以割舍。

  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韩大人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与同情,即便在牢狱之中,即便就要秋后问斩,这位忠良之士依旧在关心百姓疾苦,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但就是这样一位忠良直臣,却不过因驳了昏王脸面而即将无辜丧命,试问天理何在?

  不知沉寂了多久,刘天逸再次开口道:“韩大人还有一首绝笔诗,名为《思归行》!”

  思归!

  一众书生联想到韩大人身陷囹圄的艰难处境,不免扼腕痛惜。

  “山东遇荒岁,牛马先受殃。人食之十三,畜食何可量。杀畜食其肉,畜尽人亦亡。”

  开篇寥寥几句便描绘出了山东荒年,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的悲惨景象,令在场众人心中不由一痛。

  “帝心轸念之,布德回穹苍。东转辽海粟,西截湘汉粮。云帆下天津,朦鐘竭太仓。金钱数百万,便宜为赈方。”

  嗯,这应该写的是当初三省大旱,太子殿下与太孙殿下亲赴灾区,主持赈灾饥民一事,勉强算是对这二位殿下的颂扬!

  “何以未赈前,不能为周防?何以既赈后,不能使乐康?”

  话锋却是突转,由颂扬变成了责问,为何大灾不能提前做好预防,为何赈灾之后百姓依旧不能安稳度日!

  “臣也实不材,吾君非不良。臣幼读书史,散漫无主张。如收败贯钱,如撑断港航……破书犹在架,破毡犹在床,待罪已十年,素餐何久长。秋云雁为伴,春雨鹤谋梁,去去好藏拙……满湖莼菜香”

  这是……这是对朝廷彻底失望,彻底死心了吗?

  呵,韩大人,何尝不失望透顶呢?

  纵观这位忠良直臣的一生,自升任监察御史后,耿直敢言,弹劾不避权贵,连当时权倾朝野的宰相胡惟庸都敢上奏弹劾。

  时时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三人狼狈为奸,把持朝政,一日趁三人正与当今天子从容燕语时,韩大人直入出示劾稿,当场弹劾三人险恶奸佞、恃功怙宠、专权树党、擅作威福等诸条罪状,奏请天子斩此三人以正朝纲!

  而这不过只是韩大人多次犯颜直谏壮举中的一个例子罢了,这位肱骨之臣为了匡补时弊,多次进言指点君王得失,也因此多次无辜下狱,饱受牢狱之灾!

  但韩大人从未因此而气馁,从未因此而妥协,直到此次,这位忠良是真的寒心了!

  不过是弹劾了一个奸王僭越礼制,当众驳了他的脸面,竟是被其下狱论死,这置大明律法于何地?置宗法礼制于何地?

  试问这等无妄之灾发生在自己等人身上,何人不会寒心?

  “不行!朝有奸佞,蛊惑太孙,我辈士子岂可坐视不理,任由其迫害忠正,残害贤良?”

  “诸君,家国有难,我欲乘坐公车,持三千奏牍,击登闻鼓,上书天子,惩治奸王,诸君可敢随某共往?”

  刘天逸满脸涨红地怒喝一声,振臂高呼道,瞬间引得了在场众人的声援,当即签上了自己的大名,浩浩汤汤地随同刘天逸直奔宫门而去。

  这一幕,发生在帝都的各个酒楼茶肆之中……

  【作者题外话】:虽迟但到,女孩不重要,冲冲冲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