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如何改编《水浒传》_华娱之黄金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是最不拿女人当人的一本,书中女性不是淫.妇就是大虫。

  真要是按照原著写的那样拍,估计剧本审核都通过不了。

  就原著里面的孙二娘,王英,李逵那样杀人如麻的行为,怎么能作为正面人物出现?

  前世,原版的电视剧就把这些残忍、过时、偏执的东西全给修正了。

  还有就是,晁盖和宋江的路线之争,梁山内部各山头的派别之争,剧中都作了简约而到位的表现,流露出一种现实主义的气质。

  从叙事来说,取舍较为得当,平行蒙太奇大量运用,节奏明快。

  这取舍也是关键,前世剧组刚刚披露了要依据百回本来拍摄,古典文学教授张国光就造访某报社,借该报发出呼吁,恳请《水浒传》的拍摄者不要依据一百回本,而要根据七十回本来拍摄,并称这也是其他学者的意见。

  好在,主创人员定力不错,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没有被这些专家学者干扰。

  最后,改编中改变了过去缺乏创造性的照本宣科和不尊重原著的狗尾续貂,在忠于原著思想实质、主要人物性格命运和结局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宋江等主要人物更为清晰丰满。

  在结构上,也弥补了原著中头重脚轻的缺陷,追求虎头、熊腰、凤尾,使全剧的观赏效果程上升趋势。

  表现了水浒好汉们从个体到群体,从起始的英雄气,到最终的悲剧结局的全过程。

  以忠和义的矛盾来组织人物,构置情节,英雄们的性格由单纯走向复杂,情节由单线条织成网络,痛快张扬的气象,逐渐为苍凉悲壮取代。

  如此一来,《水浒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三国演义》的保守倾向,在创造性和电视化两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进。

  《水浒传》因为人物众多,在人物塑造上,很容易变得脸谱化,但是,这一版在塑造单个人物上,却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这个误区。

  说到剧中的人物,李学健老师饰演的宋江堪称一绝,后来电视剧播出的时候,有人说他那张脸一看就是一张招安脸,这评语准极。

  梁山好汉到最后因为宋江的坚持,即所谓要寻一个青史留名的事做,不能一辈子当草莽英豪,也就是要招安。

  这是宋江的悲剧,也是梁山好汉们的悲剧。

  英雄本就因为是被逼到了末路才无奈的上了梁山,以反抗体制起家,最后又要回归体制,对体制报过分的幻想。

  在宋江的幻想中,朝廷跟官府是不同的,皇上是英明的,只是底下一干人等弄权,才使得天下这样大乱起来。

  殊不知,之所以有这些小人当道,正是因为朝廷的昏庸无能,徽宗自然是艺术家,但生错了时代,做错了事业。

  本来反对招安的人是占多数的,按照民主原则,宋江的招安怕是难有实现的可能。

  但瞧来瞧去,终于晓悟,好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