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七章 议辽局势_大明完美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

  羽林军直属于皇帝,不归兵部管辖。

  甚至连粮饷都是由户部直接拨给后勤司。

  然后由执法队来直接发到军士的手里,完全不过兵部的手。

  派羽林军前去辽东,就相当于皇权的进一步加强,对辽东的控制力也就更强。

  皇权的加强集中,对于内阁六部的权力肯定是一种削弱。

  王在晋能有此想法,并且还能当着其他人的面主动提出,可以说是非常难得了。

  现在的大明朝,确实也面临着一个大问题。

  自上次朱由校严厉的惩处了一批不听号令,不服管教的将门后。

  现在不管是辽将还是援辽的将领,打起仗来都开始摸鱼了,实力保留的非常多。

  朱由校知道,内阁六部的朝臣们也知道,他们是被这次雷厉风行的行动给吓住了,生怕朝廷卸磨杀驴。

  所以才想要保存实力,同时也放任建奴继续做大,甚至不惜他们自身的利益代价,来帮助建奴。

  想以此来抬高自己的重要性,迫使朝廷不得不倚仗他们来对抗建奴。

  这样不止可以自保,反而可以要挟朝廷,继续谋取利益。

  这个套路,是李成梁率先玩出来的,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完善和普及,辽东的将领们,对于这个套路也是老玩家了。

  几十年来,朝廷和皇帝都拿他们毫无办法,因为大敌当前,只能被迫的去和他们妥协。

  可这个套路到了朱由校这里已经玩不转了,皇帝不在软弱的妥协,内阁六部的大臣也不在是听之任之。

  最关键的是,皇帝自己有了能征善战的精锐军队,还有一批听话的,勇武的将领。

  军事方面,不在被他们掐着脖子了。

  现在的角色已经互换了,是他们开始畏惧朝廷,而不是朝廷完全倚仗他们了。

  如果到了必要的时候,随时可以进行替换,根本不虚。

  王在晋也是看出了问题的根源,所以才会提出,再调派羽林军去辽东。

  目的就是要弱化这些将门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如果是其他人,绝对不会提出这种想法的。

  但王在晋不一样,他现在是坚定的保皇党。

  他清楚的很,只要皇帝的权威在,那么对他们保皇党的地位就不会有任何的动摇。

  而且他也是想有作为的人,只有跟着皇帝,他的地位才能更近一步,也或许能够有青史留名的机会。

  “在这期间,陛下可下圣旨于毛文龙所部,令他从侧翼牵制老奴的兵力,伺机出动,就像辽沈之战时一样,抓住战机,直捣老奴的大后方。”

  “而辽沈之正面,亦可派出小规模的精锐骑兵,由勇猛精悍的将领率领,前往抚顺和萨尔浒等靠近建奴的地区,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逼迫他们不得不派重兵防备前线。”

  “这样可让老奴的奴兵疲于奔命,无法安心发展,此消彼长之下,老奴的国力势必衰弱,如此方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登莱镇的兵马操练也已半年,陛下可下旨给巡抚袁可立,让他挑选一批精兵,由勇武且具备谋略的将领率领。”

  “自登莱而出,经海路到达毛文龙所部大本营皮岛,而后北上封锁鸭绿江,使老奴无法入朝鲜抢掠人口粮食,壮大自身!”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