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一十七章 崇祯要撤辽镇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先头部队的推进速度很快,即便是攻打沿途的建虏庄园,也没有太大的影响。甚至有很多庄园已经人去院空,建虏已经仓惶逃跑。

  骑兵部队并不多管沿途村屯,全部交由后队的步兵。

  根据村屯的大小,数十或上百步兵进入接管,分发粮食,收割庄稼,准备干粮,再组织村民向通化靠拢。

  工作紧张、忙碌而有序,一边战斗,一边推进,一边迁徙辽人,数日之后,只给建虏留下空空如也的村屯,以及被摧毁的庄园。

  一眼望不到边的军队已经开过去了两天,依然处于震撼中的村民,终于准备完毕,随着几十名东江军士兵开始了迁徙。

  杨小河把三十多斤炒麦背到了身上,还不忘拎起那口宝贵的铁锅。杨氏吃了两天饱饭,也恢复了些体力,背着个包袱随着儿子走出了家门。

  没有什么留恋,可母子二人还是回头望了望这痛苦生活过的草房,便随着村民走向了村口。

  老魏头儿和几个年轻人在村口组织着,招呼着。村中的百姓谁家有病弱的,有孩子,他们都心里清楚,七八辆牛车就是专为这些人准备的。

  还有几辆牛车上满载着东江军缴获的绸帛、毛皮,以及数十袋的粮食。缴获的马匹全部交给了军队,只留下两匹给哨探骑乘。

  “小河他娘,坐这辆车。”老魏头儿招手叫着,“坐满了就要出发了。”

  杨氏赶忙道着谢,坐在了牛车的边沿。车上已经坐了四五个人,见杨氏过来,纷纷笑着打招呼。

  “小河他娘,身体好些了?”

  “看脸色,比以前可强多了。”

  “多久不见了,差不多有半个多月了吧?”

  杨氏脸上堆起笑容,一一回答着。她感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以及对未来生活充满着希望。

  多长时间了,没有见到乡亲们这样的笑脸。个个都被生存压得透不过气来,不知能活过几天,哪还有心思关怀别人,哪还有什么欢声笑语。

  除了牛车,还有很多百姓推着板车,那是人口较多的,能够互相照顾。

  士兵们已经率先启动,分为前队和后队,中间是长长的百姓队伍,向着通化滚滚行进。

  天空晴朗,秋风萧瑟,人们的心里却是火热和兴奋激动。沿途的景色并不算美,但在他们眼中,却都绽放着光彩。

  小孩子们在队伍中来回跑跳,不时跑进野地,追逐小鸟,拔着青草野花,发出清脆的嘻笑声。他们吃饱喝足,是最无忧无虑的。

  大人们喝斥着,但却带着宠溺和笑意。

  杨小河跟着牛车,背着干粮,步伐却不显得沉重。母子的目光不时交会,都露出会心的笑容。

  “到南江沿差不多要走三天。”老魏头儿也背着干粮,边走边和旁边的几个人交代着,“这路上的吃住,大家伙都费心安排好,别劳兵爷费心费力。”

  “您放心。”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