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九十章 多尔衮开始渡河_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算,战局瞬息万变,谁能知道,如此坚固的城池加上兵力并不比清军少太多的应天府,竟不到四天就被清军攻破。

  如果吴争能想到这点,只怕啥想法都不会有,早就直接派金山卫增援京城了,毕竟,京城一失,整个江南人的士气都会下降,好不容易有的大好局面就会化为乌有。这样的损失,吴争是承受不起的。

  可世上没有如果,也没有后悔药可买。

  吴争得知京城危急的时候,杭州卫已经从靖江出发登陆对岸,向泰兴进军了。

  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时哪怕退兵,恐怕也救不及京城了,吴争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只是在心中祈祷鲁之域、吴易进攻龙潭顺利,这样围魏救赵,或许还能逼济尔哈朗回援龙潭,如此,说不定能减轻廖仲平的压力。

  吴争下令加速向泰兴进军,是加速,不是急行军,这是为了在赶到泰兴时,立即组织起进攻。

  第二天凌晨,也就是济尔哈朗打算撤退,却被谭泰拒绝的第二天凌晨,杭州卫对泰兴发起了进攻。

  泰兴是个小县,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建县,此时隶属扬州府。

  清廷原本没有在泰兴驻囤军队,只有三千六百兵力驻囤于泰州。

  因吴争光复长江东南十府,清廷才在泰兴驻屯了一千八百守军。

  可此时,靖江被攻下的消息已经传到泰州,那儿的三千六百清军,已经在杭州卫前锋到达泰兴之前赶到,两部会合之后,有了五千四百人,这就让吴争无法迅速攻下泰兴,一天激战之后,吴争没有连夜攻击,而是下令当夜让将士休整,等待后军赶来。

  打算天亮时发起强攻。

  ……。

  两天的时间,足以将战场变化,传到黄河边。

  多尔衮闻知军报,就已经感觉到战局的变化不妙。

  他的判断几乎与济尔哈朗相同,攻入应天府的清军应该立即从应天府撤退。

  因为龙潭绝对无法守住,金山卫是清军守军的两倍,龙潭虽然是要隘,但也仅仅是个要隘。

  无民可以协防,清军死一个就少一个。

  加上清军刚刚攻下龙潭,周边都是明军控制的地盘,不具备任何可借力之处。

  打顺风仗还好,可要让这些降清明军与金山卫打一场殊死之战,很可能形成哗变。

  这样一来,攻入应天府的清军就被隔开了,丧失了退路。

  如果攻下应天府还好,可以凭应天府城墙防御,且应天府中的囤粮和百万民众的存粮,足以保障二万多清军的需求。

  可如果陷入僵持,那就是万劫不复之境。

  那一万八旗军是绝对损失不得,就算是多尔衮也无法承担这一万八旗兵在江南全军覆没的结果。

  多尔衮立即手书传令,令济尔哈朗撤退。

  同时将战局变化急奏朝廷,建议朝廷,只要义兴朝送还豫亲王多铎的尸体,可以体面地结束这场战争,然后进行和谈。

  之后,多尔衮开始组织前锋渡河。

  这个时候,多尔衮就算再谨慎,也只能冒险一搏了。

  因为一旦泰兴被吴争攻下,那么黄河以南沿海,就没有一支可以抵挡吴争北上的清军了。

  这会使得局面失控,清廷或许可能由此而失去黄河之南的整片土地。

  所以,就算冒险,多尔衮也须搏一搏。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