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六章 缺氧_海底两万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察着支撑着“鹦鹉螺号”船只的四周的冰层。

  几分钟后,我们看到了大约有十二个船组人员走到了冰层上,其中有尼德·兰,他身材高大,容易辨认出来。尼摩船长也跟他们在一起。

  在凿墙之前,为了保证工作方向的正确性,尼摩船长让人做了一些探测。船员把长长的探测针钉进每侧的冰壁中,但钉到15米处,探测针还是受到厚厚的冰墙的阻挡。开凿上面的天花板是没用的,因为大浮冰本身的高度就超过400米。于是尼摩船长探测了脚下的冰层。结果是在那里,有10米的冰层把我们和水隔开了。这片冰地的厚度就是这样。从这以后,我们就要凿开一块与“鹦鹉螺号”从浮标线处算的面积一样大的冰块。也就是要挖出约6500立方米的冰,才能凿开一个我们能由此下沉到冰田下面的水中的大洞。

  工作立即开始,并以一种不知疲倦的乐观精神进行着。但我们不能在“鹦鹉螺号”的周围挖掘,这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困难,于是尼摩船长让人在距船左舷后部8米处画了一个大圆圈。然后,他的人就同时在这个圆圈里的几个点上挖掘。一会儿,铁镐就开始猛烈地敲击着这块坚硬的物质,一些大碎冰从大冰块上被挖了出来。由于特殊的重力作用,这些比水轻的冰块,浮到了隧道的顶部去。于是下方的厚度在变薄,而上方的厚度不断加厚。这无关要紧,只要下面的冰壁随着上面的冰壁变厚而减薄同样的厚度就行,经过了两个小时的奋战,尼德·兰精疲力尽地回来。他的同伴由新的工作人员换下来,我和康塞尔也加入了新的工作人员行列。这回是“鹦鹉螺号”的大副指挥我们。

  我觉得海水出奇地冷,但我挥舞起铁锹,一会儿就暖和了。尽管是在30个大气压下干活,我的行动却很自如。

  干了两个小时的活后,当我进去吃点儿东西和休息一下时,我感觉到卢卡罗尔空气箱提供的空气与“鹦鹉螺号”中空气有明显的不同:“鹦鹉螺号”船上的空气中已经充满了二氧化碳。船上已有48个小时没有更新空气,空气中的氧气明显地很稀薄。然而,在12小时里,我们只从画出的范围内挖掉了一层厚1米的冰块,大约是600平方米。如果按每12小时完成同样的工作量算,那要彻底完成这项工作还需五夜四天的时间。

  “五夜四天!”我对我的同伴们说,“而我们只有两天的空气储备。”

  “且不提一旦逃出这个该死的监狱后,我们还可能被囚禁在大浮冰下,还可能和上面的空气接触呢!”尼德说。

  他考虑得对极了。那谁能预测出我们脱身需要的最少时间呢?在“鹦鹉螺号”船只能够重新浮出水面之前,我们难道不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