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八章 三门峡的治理规划_不可思议的山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荆江洞庭,不在于敷浅,故而可以修城抗洪!”

  “而风陵渡之后,三河之水汇聚,声势震天骇地,流至龙门山,砥柱山的时候,又是一处险水,而且大河两岸土质不如大江两岸坚固,这就让大城的地基,根基不稳。”

  远的不说了,就说战国时代吧,魏国的大梁城够坚固吧,被秦军左一次灌水,右一次灌水,这个月淹它三十一天,下个月再淹个二十八天,留两天给魏国人晒裤头。

  后来大梁城都泡塌了,魏国人全都经验加三成了大水比。

  妘载看他们的神情,依旧有些迟疑,于是走到陶土沙盘的另外一面。

  原本历史中,大禹来到龙门开山,打通之后见到砥柱山,大为吃惊,于是又凿断砥柱山……

  《墨子·兼爱》:“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注后之邸,池之窦,洒为底柱,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

  《水经注·河水四》:“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

  这座山极其厉害,即使经历过数次黄河大洪水都不曾晃动半分,如天柱一般矗立在上古时代的黄河中央,所以后世“中流砥柱”一词,也是出于这座山。

  又有一种说法,说定海神针其实就是砥柱山。

  后世的砥柱山只剩下一块石头了,不过依旧顽强的趴在黄河上动也不动。

  可以说是群山之中的“楷模钉子户”。

  别人是给了拆迁款就有,这座山么,就是峰可断,石可流,地盘不能移。

  当然,积石山,桐柏山等更著名的治水处,那是后话,暂且不谈,文命现在没有成为司空,共工依旧压在他头上。

  而且崇伯也没死,反而是重新学习先进治水理念。

  故而这个未来,就变得扑朔迷离了很多。

  “你这个陶土盘,是根据你们有崇氏诸多治水人走过之路而模拟烧制的,所以你看……”

  “龙门山在这里,打通它,然后你会见到一片阻塞的大湖,这地方并不是水流宽阔的缘故,而是湖水下面的河道狭窄所导致。”

  “这下面有很多礁石……这些礁石和群山挤在一起,导致河水湖泊下出现大量暗流漩涡……”

  西汉鸿嘉时期,曾经大规模的对这里进行除礁行动,工程巨大,但是因为技术水平所限,故而效果提高不大。

  东汉桓帝时期,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也多次整治,开元二十九年,在黄河左侧入门以东的岩石上,开凿一条人工运河,称开元新河,俗称娘娘河,以避开黄河三门的行船风险。

  这个地方,三门峡的水,确实不好治,大禹的时代,能打开三门之水道,已经很厉害了。

  “这片山,把它们都给凿断,这个地方,叫做……”

  妘载说到这里,忽然一愣,然后看向文命。

  妘载确实是知道那些山的后世名字,三门峡在大河南边的群山,全部是崤山的延伸!

  而且这里还有个水神叫做五户……

  但是被大禹凿断的那些山,妘载可不知道叫啥!

  文命眨了眨眼。

  载哥你怎么不讲了?

  我都记载小简简上了。

  妘载忽然收手,对文命道:“这个,先回去休息吧,明天我和你说一些关于地质学的东西,譬如什么褶皱山体之类的……”

  “文命啊,你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啊!”

  妘载跑路之后,文命便琢磨起来,而娥皇此时也对丹朱道:

  “这就是他的治水之道?”

  丹朱一笑:“怎么样,感觉如何,是不是云里雾里?”

  娥皇皱着眉头:

  “确实是精通治水之人,就是,有点疯疯癫癫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