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057章 财迷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关于棉花,后世似乎不少人都有误解,以为中国古代没有棉花,这其实是不对的。

  中国在秦汉及之前就已经有棉花种植的记录,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海南岛、两广、云南、福建、四川等地;北方也有,但是大抵在西域(新疆)、河西走廊等地区。只不过在当时,棉的种植面积很小,也很少用来做成衣服穿着。

  到了宋朝,棉花开始传入中原地区,但此时的棉花,主要作为花卉观赏,并没有人想起来把棉花织成布,做成衣服。也是从宋朝开始,正式出现了“棉”字,之前都是“绵”。

  到了宋末元初,种植棉花的南方地区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人物,她就是“布业始祖”黄道婆。黄道婆改进了棉花织布的整套设备,并将织布技术推广到了大江南北,人们开始穿棉布衣衫。元朝军队也开始装备用棉花填充的棉甲。

  大明建国之后,太祖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推广棉花种植,才让棉布、棉衣开始普及起来。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有载,“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此时的棉花已经在明朝非常普及了。如万历年间的江南地区就是两大纺织业中心:丝绸和棉布。

  不过江南的棉花并不算高产,因此大明的棉花主要产地其实反而在北方。

  比如明代的山东,无论是丝绵还是棉花,都属重要产区。《农政全书》卷35《木棉》中就有记载,说“齐鲁人种棉者”,“亩収二、三百斤以为常”,属棉花亩产量高的地区。

  当然,这个产量和现代产量没法比,但在古代没有化肥农药的情况下,这个产量还是很高的。

  不止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三省都有棉花生产。高务实的家乡河南,植棉业也相当兴盛。《太祖实录》中有载,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辛未载,“彰德、卫辉、广平、大名、东昌、开封、怀庆七府”,“今年所收”的“绵花千一百八十万三千馀斤”——那还是在明初,七府之地就有一千多万斤的棉花产量了。

  除了产量高,种棉花的收入也很高,如山东六府皆种棉花,史载“五谷之利,不及其半”。因此,很多地方就放弃种粮,特别是南方棉纺织业发达的地区,连高产的水稻都不种了,十分之八九用来种棉花或者养蚕,原因就是种棉花或者养蚕的收入更高,当然这也是为什么江南富庶之地反而需要湖广供粮的原因。

  面对朱翊钧的问题,高务实摇头道:“臣倒觉得这也是有可能的。”

  “你是说他们就只弹棉被?”朱翊钧诧异道:“这是为何?这样的话,他们还是需要想方设法搞到我大明的布帛才有用啊。”

  高务实道:“辽南之战那年的冬天,察哈尔恐怕是冻死了不少人,对于他们来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