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_大魏王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壮建造引水的龙骨水车,不管是用人力还是牲口拉动,基本上可以保障十余万亩土地的灌溉用水。

  棉田用水原本也并不需要太多,事实上在日照条件满足下,天气干燥的地方种棉更适合。

  东藩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好在只要技术条件和日常照料过关,棉田的产出也不会比现在的松江和东昌府更少,这就足够了。

  单产不够,就拿总量堆,总是要把东藩堆成现在大魏乃至整个亚洲地区最大的产棉区。

  这就足够了。

  由于人力和畜力充足,不仅是开出十来万亩棉田,还额外开出了一些菜田,顺手为之,差不多也有几千了。

  也不算多,近两千户移民,一家一二亩菜地,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数了。

  接下来就是开辟稻田,应该是在棉田的上游方向,烧荒造田,大规模的开荒。

  东藩岛上未来的移民是以十万为基数,粮食需求量极大。而若再养兵三万,一年六十万石粮是最起码的数字。

  一个士兵一个月最少吃一石米,如果荤腥能保障,这个数字可以下调,但也下调不了太多。这个时代的热量保障不能和后世相比。

  一兵一年十二石粮,不算荤腥盐菜的支出,三万人六十万石,也就差不多了。

  东藩现有的豆田,高粱田,少量的稻田,根本不足供给这么庞大的移民和军队。

  岛上还会有大量军马和挽马,牛羊,豆类和高粱可以当牧畜用的精料,想用来补充人类所需不足,差的太远。

  徐子先的计划是要最少百万亩稻田,差不多在五年内够用。

  再加上一定数量的豆田,高粱田,还有麻田,百万亩为基数的棉田,如果一切顺利,整个台南平原的利用也就差不多了。

  别忘了还得留下大量的灌木和草原区域用来牧马,放马又不能到山里头去放,也是只能在平原地方放。

  整个台南平原才那么大,最少得留三百平方公里的平原区域用来放马,李仪和孔和等人已经前往考查,牧场的选址也要相当考究。

  林木要稀疏,灌木也不能太密集,最好就是低矮灌木和草皮最茂密的地方。

  精料是一定要喂给战马,但草木也要茂密,李仪他们选址若干天,大体就是定在南安溪和花溪上游靠北处,方圆数百里,打算是立一些哨楼和插一些木桩,用来隔绝生番。

  牧场最少也要用几千人,光是建哨楼和建一些栅栏围墙就需要不少人。

  还好林木茂盛,不管是做什么都不怕没有木头使。

  造船就需要从全国各处购买木材了,东藩这里大木头有不少,但都在深山里,想要进山砍伐就要和土著打交道,相当困难。

  更困难的就是把砍下的木头运出来,成本会十倍,百倍的增加。

  还不如花些钱,从全国各地的木料商人手中买大木,甚至是从南洋买木头,用船运回来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