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六十九章 榜样_大明春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兵要出去,只有三个地方,四川、贵州、安南国广西方向。

  安南国广西那边,距离京师太远,稍微进展缓慢,汉王府势力就会变成类似边患的存在;不利于尽快争夺朝廷大权。

  贵州的路不比入川的路好走,有顾成经营的贵州诸卫防卫。而且贵州至今还没建省,人口少,地盘贫瘠道路崎岖。就算朱高煦攻下了贵州,也很难发展壮大;如果选这条路,出贵州之前的日子会十分难过,而且会始终缺少一个稳定富庶的补给地区,最终还是要设法占四川。

  相比之下,朱高煦等人都觉得设法进占四川是没有选择之下、最好的选择!

  铁面人说道:“汉王一旦决意起兵,目标便只有一个,京师!未达成功之前,决不能停止。”

  朱高煦看着他脸上的熟铁和眼珠,点了一下头……

  九州大地,自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朝承袭秦朝大一统理念以来,历朝历代都达成了一个共识,那便是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割据或争霸,最终的目标都没有妥协的余地了,只能剩一个王者。

  齐泰如此提醒朱高煦,显然他也认可了这样的观念。

  ……当年“靖难之役”燕王是怎么起兵的,朱高煦几乎全程参与,榜样就在那里。

  不过“靖难之役”之前,有一些步骤朱高煦没有参与,主要是策划阶段。当燕王开始公开控诉朝廷残害宗室的时候,之前他肯定早已与心腹文武商议、不知有多少次了。

  这回同样是藩王起兵,与当年朱棣有几分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朱高煦一面总结他爹的经验,一面也不得不修改着步骤。

  沐晟的事一旦解决,朱高煦觉得自己起兵比当年燕王更容易;更难的事儿是怎么打出去,云南实在又远又偏僻。

  如何占据四川,才是这次干大事的第一个大难题。

  盛庸瞿能等文武离开了这里,朱高煦去了前殿东侧的书房,先召见了右长史李默,问了他一年多来汉王府长史府的事情。李默以为朱高煦很重视他在长史府的差事,居然趁机劝了一句,叫朱高煦以兄弟情义为重。

  朱高煦心里冷笑,嘴上却说李默是贤才。

  接着朱高煦又召见左长史钱巽,称东宫弑君篡位,情势日渐危急。安南国的张辅,其父子皆受先帝隆恩。而今张辅手握十几万大军,朱高煦问钱巽,愿不愿意南下去见张辅,劝张辅加入兴师问罪之列。

  钱巽打拱道:“下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高煦点了一下头:“说。”

  钱巽道:“文臣要靠名声在士林官场立足,多半还得讲点道德。武将只凭军功,那张辅身封新城侯,在安南国又立大功,恐怕是顾不上道义之说了。依下官之见,他肯定不愿意跟着王爷冒大险,何况张辅全家都在京师?

  王爷息怒,下官恐不能劝服张辅。若能劝他留点后路,私下与王爷来往,在安南国怠战,已是最好的结果了。”

  不料朱高煦不怒反笑,他笑道:“当年我封到云南,先帝随便找了个长史给我,不料也是个有些见识的人。”

  钱巽忙道:“下官不敢当。”

  朱高煦道:“那你愿意去安南国了?”

  钱巽道:“下官不敢妄表忠心,可是如今情势如此、下官已是别无选择,唯有继续辅佐王爷、望王爷稳住大局,下官等方才有一线生机。”

  朱高煦抬起手道:“叫百户王彧带一队人马,护送钱长史去安南国。”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