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零三章 瓦解(十三)_盛唐风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这个时代的战争,伤亡主要是在逃跑与追逐的过程中造成。

  战场上直接厮杀的伤亡,所占比例反倒是不高。

  军队怕退不怕进,能够指挥部队往前冲的将军容易找,能够指挥撤退的才是真正的好手。

  毕竟大军列阵而战,身前身后都是人,在这种环境下,个人的意志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再怎么胆小的人,被这种环境感染,也可以举着武器胡乱戳刺一番。

  可是到了逃跑的时候,既没有阵型,身旁的人也可能都是生面孔。

  这种时候大家都顾着自己,军队的组织基本濒临崩溃,跑起来难度就小多了。

  是以大军一旦战败,往往就是惊人的损失。

  像杨玄感昔日雄兵数十万,一战败下来最后身边不足千人。

  这中间除去虚报兵力外,大多数人也不是真的被隋军斩杀,而是趁着混乱逃走。

  不管是落草为寇,还是设法回家务农,再不然就是当难民,总之就不必再做这亡命营生。

  李密之所以在此休息,第一原因自然是确实跑不动了。

  第二点,就是准备收拢溃兵。

  大军新败,又只是十几里的距离。

  大多数人还来不及生出跑回家的心思,就算有这个心思也来不及实施。

  加上人在这个时候最是需要找个群体投靠,看到自己熟悉的旗帜,还是会有一部分人主动靠拢过去。

  再就是军将骑着马四处寻找溃兵吆喝他们归队,靠着自己的威望或是凶名吓住部下,让他们乖乖回归建制继续当兵。

  正常情况下,靠这种手段能收拢大约六七成兵力。

  至于剩下的,就只能听天由命。

  每到一处都用类似的方法收拢残部,最后能收拢多少人,还是看老天脸色。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距离最近的这次收拢,这里收拢的溃兵越多,就越容易把其他人也吸引过来。

  人心从众。

  看到自己熟悉的人都回去接着当兵,有不少人就会下意识地跟着走。

  再说自己对他们天高地厚,这帮人到哪去找自己这么大方的皇帝?

  不跟着自己,又去跟谁?

  可是陈智略话里的意思,分明就是在暗示,那些溃兵已经很难收拢。

  能维持眼前这几百人就是最乐观的结果。

  说是到金墉城等待援兵,实际就是进了城有了粮食财帛,这些人才能稳定下来不想着跑。

  再说四周有城墙围着,想跑也没地方去。

  自己确实是要去金墉城,否则就不会派人传令。

  但是自己是要带八千内军去,而不是带着这几百残兵败将去。

  这副德行去金墉城,自己的面子往哪放?

  那些军将又该如何看待孤?

  他这不是在动摇军心又是在干什么?

  按他这么说,自己和杨玄感又有什么分别?

  想到此处,李密的双眼怒睁,低声呵斥道:“一派胡言!孤岂能丢下裴将军父子等人,先行离去?”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