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章 纵论(中)_超级农业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隶有3/4以上都是贱民种姓。由于种姓限制,奴役他们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抵制。而为了避免惹出乱子,还经常被施以行动自由的限制,不准和外人交流。”

  “生活在种姓制度之下,或许从出生一刻起,就决定了你是踩人的还是被踩的。即使在今天,也还有超过4亿的印度人挣扎在饥饿生死线上,有6亿人没有厕所;每年有百万儿童亡于营养不良;超过4亿印度人无电可用……自由民主在印度果然是散发着无尽的灿烂光辉和芬芳。”

  众人面面相觑,实在不敢相信,赵琪东口中的“光辉民主大国”,瞬间就被齐政锋利如刀的言语给剥落下外衣,尽显其丑陋的本质。

  而齐政还在继续。

  “至于印度人统治硅谷的说法,我倒是同意印度裔在美国商业界确实强势崛起,但我喜欢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现象。”

  “且先说说CEO的职权,CEO全称是ChiefExecutiveOfficer,对现代企业制度稍有了解的人就会知道:一家公司,做什么不做什么,不是由CEO决定的,而是由董事会决定的,CEO是负责执行董事会决议的。说白了,CEO也是打工的。”

  “印度理工从诞生起,定位就是要培育精英。印度政府完全是不惜代价,倾其所有培养这些精英,但印度理工2/3的毕业生却选择到美国留学,闯荡硅谷,几乎很少再返回印度。”

  “但和印度精英远赴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中国人在硅谷闯荡一番后又回到中国:张朝陽看到美国硅谷突飞猛进,回国创办了第一家中文门户网站;98年他去硅谷挖人,回来了一名姓李的年轻人,他后来创立了中国的谷歌……”

  “最聪明的印度人移民到了西方,但移民去西方的中国人未必是最聪明的中国人。印度精英可能统治硅谷,而中国精英则建设自己的硅谷。这里外的区别,显而易见。”

  “印度的人力资源部部长就曾经大声疾呼:我们希望看到人才增长,而不是人才流失。”

  印度裔CEO从来只是美国人搭建的企业平台上的一颗螺丝钉,他既不能拥有企业,也不能提升印度本土的IT水平,它们的标签仍然是“美国公司”“硅谷企业”,而不是“印度公司”。

  事实上,全球范围内创新能力最强的企业,绝少有印度人一手创建的,印度精英阶层几乎都在为欧美资本家打工。

  反观中国,这几十年来成了创业热土,在BAT等IT巨头之外,还有众多垂直领域的佼佼者,细分起来有成百上千个,如雨后春笋般还在不停涌出。

  在齐政重生之前,后世年轻的中国精英已经更喜欢扎堆于中国本土科技企业。有调查显示,在中国排名前25位的“最理想的雇主”中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