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4章 “鲶鱼”与“咸鱼”(1/3)_超级农业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齐政撇撇嘴,国企的优势,这种时候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国粮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食糖进口贸易企业,一旦国粮屯河全面接手国粮集团旗下的食糖进出口业务,必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食糖贸易商,其进出口渠道优势将更有助于其进一步布局海外市场。

  这种天然的优势,是嘉谷目前难以比拟的——嘉谷糖业的国内外业务板块,目前还是割裂的呢!

  “光明糖业也不甘示弱,借助光明集团在食品加工方面的优势,将逐步构建糖业供应链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以避开原料和生产环节的激烈竞争……”

  也就是说,有雄心壮志的未来糖业巨头们,都在学习嘉谷,积极打造全产业链。

  不过,这才有意思不是?

  齐政饶有兴致地说道:“我们充当‘鲶鱼’,自然有人不愿意当‘咸鱼’,糖业部门还真的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才好!”

  ……

  这世间,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如果只是充当一条“鲶鱼”,嘉谷糖业现在可以满足了;但如果想成为行业龙头,如今不过只是开始。

  而要推动国内食糖产业的改革,糖料种植还是第一源头。

  桂省省委大佬在参观了嘉谷的甘蔗间种黄豆技术示范基地后,单独与齐政就此进行了对话。

  “与国内其他省区相比,我们省制糖效益最好、单位面积产糖总量水平最高,而且蔗糖产业科技水平总体来说也位于全国领先水平。但如果放在全球糖市中却并不占据优势,与世界产糖大国相比,我们省的甘蔗收购成本和蔗糖生产成本都高出很多……”制糖产业作为桂省的支柱产业之一,省大佬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两人都知道,国内外的食糖价差,有赖于国家的保护政策和对糖进口的严格控制。

  如何降低糖产业的生产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才是省大佬想要的,也是在海外产糖大国拥有较强产业的齐政所思考的。

  而齐政给出的答案是,以糖厂为主体,建立合作社,流转土地进行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生产,提高糖料的产量,提高含糖率,才能有效降低成本。

  齐政指着示范蔗田:“之前这里甚至没有路,车都开不过来。在嘉谷糖业的建设中,通过挖高填低,适当调整蔗田坡度和平整度,清理出露石芽;将小块地变大块田,按格田化要求,完善灌溉系统,建设机耕道路,为甘蔗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创造了条件,后续降低的成本颇为可观……”

  嘉谷利用资本和技术的力量,解决困扰桂省蔗糖业发展的零散问题,这没有出乎省大佬的意料。

  当然,资本和技术,无论哪一样都是瓶颈,还是那句话,不是谁都是嘉谷。

  但省大佬对这点还不是最头疼的——资本和技术的瓶颈,通过慢慢整合,终究还是能解决的。

  作为全局思考的大佬,他不得不考虑另一个问题:“如果实现了甘蔗种植、管理和收割全程的全机械化,那么现在以此为生的大批蔗农,出路在哪里呢?”

  ……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