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23章大能源部构想(下)_灵犀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节能减排分不开的。

  只要是组建了新的大能源部,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统筹解决,而不需要像现在一样继续扯皮,管不了事情。

  “可是如果要这样的话,一九九八年才升格为国家环保总局的机构,岂不是有一次需要面临解散?没有环保总局的牌子,这让老百姓如何看待?”也有人表示了不同意见。

  现在的环保总局,是一九九八年抗洪救灾之后,才升级为总局规格的,当时的考虑,估计也是看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才有了这个决定。

  丁永军立刻对此做出了答复:“国内的很多工作,都是有很明显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的,并不是说挂上一块环保总局的牌子,把规格升级为总局,就能够搞好国内的环保工作了。事实上,名义上的改变无济于事,从环保局到环保总局这一改变,并没有给国内带来多少实惠,投入与回报是严重不成比例的。就我个人的意见而言,这样的事情还是少做为好,关键还是要从实质上解决问题。构建大能源部,将环保总局的权力整合进去,使得能源利用、管理及规划、产出融为一体,这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这话让有些人听了感到很不舒服,但是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一旦这个事情有人说开了之后,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儿,这就跟有一个时期出现了“人民XX为人民,办好XX为人民”的宣传口号一样,满大街都是刷的这种标语,但是不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依然如故,一个个依然跩得跟大爷似的。

  由此足以看得出来,想要做好环保事业,也并非是将环保局升格为环保总局这么简单的事情,行政级别的提高对于干工作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影响力。

  而且还有一点,环保总局除了罚款之外,并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办法,因此环保总局的出现,除了被人所诟病之外,实在是对于环保事业毫无意义。

  过去的十年中,国内的环保执法监督和污染治理力度是在不断加大,环保投入明显增加,公众环境意识显著提高。

  但是,政府在环保事业上承受了比较多的压力。而企业为了减轻负担而逃避责任,也影响了环保事业的正常发展。如果不能够尽快建立起现代环境管理模式,促进中国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那是非常危险的。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就提出了环保要走市场化道路,但是,适应市场经济的环保模式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对于这一点,国内一直没有搞懂。

  环境问题的产生是有它的经济根源的,这就不可避免的决定了经济活动介入环保事业的可能。通过创新经济制度,如价格与产权制度等,促使污染、破坏环境资源者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选择有利于环境的生产经营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