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 四_人类群星闪耀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意。日本代表牧野对威尔逊说:“如果不满足日本接管在山东的一切利益,日本决不在和约上签字。”既然不在和约上签字,当然就是不参加国际联盟。于是,威尔逊慨然满足了日本的要求。参阅邓蜀生著《伍德罗·威尔逊》第177页。年4月3日,正当修改后的《国际联盟盟约》准备在巴黎和会上批准时,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借机在“四巨头”会议上再次提出意大利对阜姆港的领土要求,并暗示:如果不同意意大利的要求,他将退出和会。由于谣传奥兰多将自行宣布意大利拥有对阜姆港的主权,1919年4月23日,威尔逊先发制人,他声言小国的权利必须得到保障,意大利不得占有阜姆港及达尔马提亚的土地,这片土地应属于南斯拉夫。威尔逊的表态激起意大利反对威尔逊的风潮。奥兰多退出“四巨头”会议。不过,1919年5月7日,奥兰多又重返巴黎和会。

  在这场一人对众人的斗争中,到末了还有最后一个敌人突然向他袭击,那就是来自内部的敌人——来自他自己身体的敌人。1919年4月3日,正当残酷的现实与尚未完成的理想之间的斗争处于决定性的关键时刻,威尔逊突然不再能够坐立。突发的流行性感冒迫使这位63岁的老人不得不躺在床上。不过,时间比他滚烫的血液更令人感到刻不容缓;时间不让这位即便已生病的老人稍微歇一歇;各种报告政治性灾难的消息,犹如乌云密布的天空中的闪电。1919年4月5日,共产主义在巴伐利亚取得政权,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在慕尼黑宣布成立。处于半饥饿状态并夹在布尔什维克的巴伐利亚和布尔什维克的匈牙利之间的奥地利随时都有可能加入苏维埃共和国的行列。随着众人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强,独自一人要为一切承担的责任也就越来越重。所有的人把这位已经精疲力竭的人一直纠缠和催逼到了床边。克里孟梭、劳合·乔治、豪斯上校就在隔壁的房间里商谈着呢。他们都已下定决心,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让巴黎和会赶紧有个结果,而这个代价就是威尔逊应该放弃他的要求和他的理想;现在所有的人都一致要求:必须把威尔逊提出的“持久和平”搁在一边,因为这种“持久和平”阻挡了现实的和平、军事上的和平、能获得物质利益的和平。

  独立社会党人恩斯特·托莱尔、古斯塔夫·兰道尔等人于1919年4月5日在慕尼黑夺取政权,并于1919年4月7日宣布成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两天以后,1919年4月9日,巴伐利亚共产党斯巴达克派的马克斯·莱维恩、厄冈·勒纳亚等人也宣布成立自己的苏维埃政府。于是,在慕尼黑出现三个并存的政府。由巴伐利亚邦议会选举组阁的邦政府总理约翰内斯·霍夫曼不得不向巴伐利亚邦内外的民族主义军官发出呼吁,要求他们支撑自己的政府。不久,以里特·冯·埃普为首的志愿军团和联邦军队开进慕尼黑恢复秩序。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仅存在两个星期,但残酷的战斗进行了好几天。据官方数字,自1919年4月30日至5月8日,共有557人被杀害。最后政府军控制了慕尼黑市。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领导人恩斯特·托莱尔等被判处无期徒刑。共产党斯巴达克派领导的苏维埃政府领导人马克斯·莱维恩和厄冈·勒纳亚被判处死刑。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