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二章 洋灰场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四天之后,第一批的砖胚,被送到了八卦窑里面,这种结合了后世的知识的砖窑,可以容纳40万块砖,一次性的烧制的,因为这是新窑,没有人会在里面塞满了砖头,26天的时间,30万块砖,这样的效率已经不低了,周围,还有三四个庞大的砖窑,正在拔地而起,制砖机每天8万块,而且速度还在不停的提升,最多4天就可以生产处一个窑洞的砖头,晾晒三四天之后,就可以进入窑洞之中烧制,这样下来,最少要7个甚至是8个窑洞,才能够供制砖机满负荷运载。

  尉明几乎每天都扑在工地上面,本身,预计50万的制砖厂,一下子增加到了每月240万左右,即便放在太原这样的省会城市,也绝对是一个超级大砖厂,杨元钊在砖厂上了轨道之后,就甩手不管了,当然了,以他个人的名义,给砖厂签订了一个包销合同,只要是销售之外的,他照单全收,会给砖厂留出20%的毛利。

  这样的利润已经不低了,因为机械化的运作,单位砖的人工,降低到了之前的几十分之一,即便加上蒸汽机的运转,山西,可是煤炭大省,蒙古这边,大煤田也不少,哪怕无法深层次发觉,这些煤绝对不能说少,而且价格便宜异常。

  砖厂欣欣向荣了,水泥厂,还是在计划之中,地点已经确定了,就是杨元钊在包头勘察的时候,找到的那一片区域,相对而言,拥有大量的石灰矿,粘土矿,还有一些必要的微量元素,可以说是制zuò水泥的上等材料的,从启新洋灰场得到了水泥的配方,已经是这个时代比较先进,暂时而言,那种高标号,暂时还不需要,回头等水泥厂运转起来,再投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站在未来洋灰场的这块地方,这是一片荒地,在旁边的山上,被开了一个小型的石灰矿,这片地方,是一位徐姓的地主的,他跟吴广仁和赵书明一样,是这一片的大地主,家里有几百倾的土地,还有数十座山和矿,可以说是财大气粗。

  这样的人家,杨元钊要从他手中得到矿,这不容易,好在,现在的杨元钊在包头,不是一文不名了,包垦公司那么大的阵仗,集中大规模的种植棉花,还不受季节的影响,这一点,就可以打动徐地主,要知道,包头的条件,最多就是一年一熟,最多,在秋粮随便种一点短季节作物,能够收多少,就靠天吃饭了。

  在不耽误小麦的前提之下,种植的还是经济作物之中,价值比较高的。

  这种前提之下,徐地主获得了包垦公司的支持,会在明年,提供2万亩左右的棉花植株,当然了,这需要付钱的,而杨元钊也得到了这一片土地的,大概是540亩,其中包括了300亩左右荒地滩涂,还有200多亩的小山,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