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三十七章 七大集团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纽约、柏林发行国债筹集的,这些钱无法用战争赔偿来抵消。

  战后日本的国债从6亿日元上升到了24亿,每年仅利息就要支付亿。国民的人均税负从1903年的5日元上升到了1906年的10日元。尽管财政如此拮据,陆海军仍要求大规模扩充。在1907年日本制定的《帝国国防方针》中,陆军要求将常备兵力从1905年的17个师团扩充为25个,海军则提出建设“八八舰队”。

  可以说,如果没有一战的话,日本的经济可能会在1917-1918年左右彻底破产,因为沉重的压力,压制着日本的发展,这也是1909年,日本急于在棉花方面获利,却因为包头的出现,大受损失,加剧了现在的危机。

  历史上,日本之所以翻身,是因为一战出现,协约国的大批订单奔涌而来。1914年和1919年比较,商品出口总额从亿日元增加到亿。在这六年里,战前长期入超的日本出现了总额亿的出超,再加上轮船运费、保险费等非贸易收入,使日本的外债由19亿降为16亿,对外债权却由亿猛增到亿,一跃成为债权国。

  日本也借助着几年的庞大收益和投入,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转变成了工业国,一举的站在了世界强国的领域,这是未来一战,日本走过的道路,这样的机会,杨元钊肯定不能拱手让给日本,亚洲如果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崛起的话,他希望是中国崛起,而不是日本,在争夺订单和收入的前提下,中国没有日英之间传统的联系,可是物美价廉的产品和强大的工业能力,绝对可以争取到大半的订单,最关键的是,开辟亚洲几乎没有获取的同盟国的订单。

  两大集团,看起来协约国集团占据着绝对的上风,德国这个欧洲第一工业强国也不是弱者,加上曾经的大国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就购买力来说,未必会比协约国差多少,日本因为先天的限制和工业总量的不足,未必能够抓住这两大市场,仅仅是吃点残羹冷炙,就足以让他们获得蜕变,经过了杨元钊金手指扩充之下的西北,拥有大部分的工业门类和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只要搭上这一根线,未来是不可限量的。

  看起来只有1000万美元的订单,可是在杨元钊看来,这是搭上同盟国机会,现在是1000万,未来,从1914年战争打响之后,可能是5亿,10亿,甚至更多的数字,军工用品和准军事化用品的利润,足以让中国获得最大机会,西北为此可是准备了4年了。

  杨元钊对于西北有着足够控zhì力,西北商会的大部分股份和主导权控zhì在他的手中,杨元钊在过去的4年之中,所表xiàn出来的远见,让所有人即便看不出来未来,也不会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