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九十九章 要不要干涉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德国方面,给西北这样一个要求,看起来合情合理,其中未免没有更深的意思,先不说西北距离土耳其的距离,先说亚洲国家,特别还是公认的弱国中国,干涉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这种意图就值得人回味了。

  杨元钊去了一趟欧洲,所得非常巨大的,基本上夯实了中国的尖端重工业领域的,他大部分的功夫,是放在对机qì设备的复制上面,可是或多或少的接触了一些国际关系,虽然不多却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欧洲形shì的波澜壮阔,从进入到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开始,欧洲局势就风云变幻,英德之间必有一战,而且是席卷整个欧洲的世界大战。

  在满清统制的几百年之中,欧洲各国却是波澜壮阔的几百年,相互之间的争斗此起彼伏,王座的位置不停变换,从最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诸国轮番的执掌波塞冬的三叉戟,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尔虞我诈,简直是防不胜防,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孤立的,单独发生的,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换成前世的普通屁民,政zhì小白,杨元钊还会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只是一场萨拉热窝事件,由此引发了伤亡5000万的一战,真正的到了这个世界,掌控了西北的权柄之后,却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即便没有萨拉热窝,也有别的窝,也有别的热,甚至一战之前欧洲的局势,也不是不存zài擦枪走火的可能的,1911年爆发的摩洛哥冲突,法德之间就直接顶上了刺刀,拉响的枪栓,如果不是德国退让的话,世界大战早就爆发了。不单单是摩洛哥危机,接下来欧洲,可能会擦枪走火的事件很多,不过最终落到了巴尔干,也证明了一点,哪里是最混乱,最容易找到的由头的地方。

  德国的意思是什么,是让西北选择么?杨元钊无法决断,只好找来了政府方面的一部分官员和情报部,外交部的一些人员,共同商议这一次的决定,此时距离可能发生一战的1914年,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西北还远远没有做好准备的,贸然的介入到国际局势之中,是否是最佳的选择。

  从最开始,杨元钊只是准备积极的介入到一战之中,不是武力介入,只是经济和物资的介入,扶持德国人,让德国拥有比历史上更强的实力,让一战打的更加惨烈,未必一定要德国获胜,让英德放出更多的血,这才是包头的选择,哪怕最终英国还是胜利了,但只要英国的损失比历史上面的大,就算一qiē都成功了。

  情报部和外交部知道德国要求的事情,比杨元钊还早,他们在穆默没有动身的时候就接到了情报,在杨元钊没有下达决断的时候,提前的开始准备,要想分析一个主要是巴尔干地区的一些情报,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