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依稀来时路_我真就是个键盘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只一个人在回想从前,当梅哲仁跟程丹心在重燃热血时,他的分体正走在南岭城市带边沿的乡村小径上。

  火红已经下了山,天边还有些余霞,但四周的景色已经染上了半朦胧的灰纱。

  仿体生走在蜿蜒的乡村小路上,两边的植物依然苍翠,杂草也高过人头。

  不时还有一丛围径过十米的竹坡,密密麻麻的竹竿耸立在一起,竹叶交叠遮天蔽日,光线一下子就被这些“小刀”割断了,竹林下暗如漆夜,终于有了一点阴冷之感。

  仿生体不像人类那般可以肤体感知,但还是有大量的传感器和环境扫描装置,所以对外界的了解一点也不少。

  虽然是冬至时节,可气温却一点也不低,凉风习习如清秋,四野也没有一点衰叶荒芜之感。

  梅哲仁的眼瞳里,还显示出一组空气成份的分析表,红彤彤的二氧化碳含量那一格,标着1200ppm。

  原因找到了,冬天不像冬天就是因为这个,当前的二氧化碳含量是百年前的三倍,很明显的温室效应,气温上升了十度,

  据梅念菇说,北冰洋现在快没有冰了,南冰极也缩小了一圈,那面的温度上升得更历害。

  因为这个,海平面上升了三米多,大量的海岛以及沿海陆地又重归于海洋的怀抱,兴许这会,以前沿海城市灯火辉煌的小酒吧里,客人已经换成了游鱼戏虾。

  再不出手拯救人类的家园,水蓝很快就不是人呆的地方了。

  梅哲仁昨晚出来时就发现,珍江的河床明显宽了许多,这下终于找到了答案,河水一样会被海平面抬高的,特别是距离入海口不远的地方。

  他一路走一路看,不断地辨认着,一百年过去了,人说沧海桑田,虽然不至于变化那么大,但面目全非是肯定的。

  又加上移居城市带时,乡村经过了一轮大拆大毁、复林复绿,让他这个机器人都难以辨别。

  不过还好,总算是以前的地型数据还在,将大范围的地型数据与现在的扫描地图做对比,方向总是不会错的,坐标也还是不变的。

  在天幕完全黑下来前,梅哲仁终于找到了进入小镇的路口,并在路口旁边的山坡上找到了两棵大松树。

  这两棵树已经长成了直径一米多的参天大树,隔着太近了,树冠都粘连在了一起,枝缠干绕,成了拉手树、双生树。

  这时山风袭来,松针摩挲,树枝晃动摇摆,看着好像是哼唱着莎啦啦的双人舞者,一曲过后,正牵着手在向观者行礼致敬。

  两树中间的空隔有五六米宽,其间有一块宽大的大岩石,岩石高差不多两米,也有五六米方圆,长大的松树树根已经将岩石稳稳地抱夹住了。

  梅哲仁来在岩石下,找了个位置,在泥地上掏了一个大半米深的小坑,然后他打开了胸腔处的储物格,从里面掏出了一枚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